酬吴直学(其一)

滚滚词源峡倒流,飘飘拟上广寒游。

一编芹泮挑灯夜,两捷槐花得意秋。

剩喜文盟堪共结,忽惊诗债未曾酬。

数能相过徵奇事,肯学渊明遣客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鹿卿所作的《酬吴直学(其一)》。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与友人吴直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间的文学交流。

首联“滚滚词源峡倒流,飘飘拟上广寒游”运用比喻手法,将词源比作奔腾的江水,倒流回峡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吴直学才华横溢的赞美,同时也预示着两人将共同遨游于文学的广寒仙境。这里“广寒游”暗喻文学创作的自由与高远境界。

颔联“一编芹泮挑灯夜,两捷槐花得意秋”描述了诗人深夜挑灯阅读的情景,以及与吴直学共同取得成功的喜悦。其中,“芹泮”借指读书之地,“槐花”则象征科举考试中的成功,整个句子传达出两人在文学道路上携手并进、成就斐然的意象。

颈联“剩喜文盟堪共结,忽惊诗债未曾酬”表达了诗人对与吴直学结成文友之盟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及时完成诗歌创作任务的自责。这里“文盟”指的是文学上的友谊,“诗债”则是指未完成的诗歌创作任务,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严格要求。

尾联“数能相过徵奇事,肯学渊明遣客休”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与吴直学多次相聚,分享文学创作的奇思妙想,同时以陶渊明为例,表明自己不会像陶渊明那样因客人来访而中断创作,而是愿意在文学创作中寻求乐趣与自由。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也体现了其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吴直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在文学道路上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由创作精神的向往。

收录诗词(204)

徐鹿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 字:德夫
  • 号:泉谷
  • 籍贯: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
  • 生卒年:1170—1249

相关古诗词

酬吴直学(其二)

惭无健笔敌苏州,蜗蚓聊鸣子夜秋。

问乐定应从季子,寻盟自许长滕侯。

伫看腾踏飞黄去,小共徜徉大白浮。

会有鸡林识风雅,一诗端把百金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酬朱直学(其一)

儒官领袖得名流,子佩应无在阙游。

只要松筠柰霜雪,须知兰菊自春秋。

年龄五十当荣显,风月三千足唱酬。

扬善推能需叶赞,有容心地尽休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酬朱直学(其二)

南来草木半炎州,喜见冰壶一段秋。

所学有原真父子,自前无种是王侯。

传家肯羡金籯满,用世还知玉璞酬。

人事尽时天理见,但勤耕耨候丰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酬杨直学(其一)

人生遇坎与乘流,入则藏脩出则游。

风顺鹍鹏须击海,时来蟋蟀自吟秋。

教经已胜金籯赠,遗锦惭无玉案酬。

着脚兰台自今始,悬知下笔不能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