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西山作

吴乡信云美,山水饶嘉丽。

叠巘表参差,层峦隐亏蔽。

时惟二月芳,雨散千门霁。

蕙畹荡云滋,兰皋屏氛翳。

独携丘中琴,言鼓江上枻。

结友遵岩阿,寻僧指林际。

仰看众鸟翔,俛悦鯈鱼逝。

物理相因依,余踪且留滞。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这首《春日游西山作》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游览西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

首句“吴乡信云美”,开篇即赞美了吴地的美景,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下来,“山水饶嘉丽”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山水之美,为后续的景物描写铺垫。叠巘、层峦的描绘,展现了山势的起伏与层次感,而“隐亏蔽”则赋予了山脉一种神秘莫测的美感。

“时惟二月芳,雨散千门霁”两句,将时间限定在二月,此时正是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之时,雨水过后,天空放晴,景象清新宜人。这里运用了“千门”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出雨后天晴的广阔景象。

“蕙畹荡云滋,兰皋屏氛翳”则将镜头转向了植物世界,蕙草和兰花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长,散发出清新的气息,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蕙畹”、“兰皋”分别指蕙草丛生之地和兰草生长的水边高地,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独携丘中琴,言鼓江上枻”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携琴游历的情景。他不仅欣赏自然风光,还以琴声与自然对话,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结友遵岩阿,寻僧指林际”则展示了诗人与朋友、僧侣之间的交流,他们一同探索山间小径,寻找心灵的归宿。这种精神上的交流,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仰看众鸟翔,俛悦鯈鱼逝”两句,通过观察飞鸟与游鱼,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无论是高飞的鸟儿还是悠游的鱼儿,都在自由地生活着,这既是自然界的生动写照,也是诗人内心自由、宁静状态的象征。

最后,“物理相因依,余踪且留滞”两句总结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相互依存,人类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愿意长久停留于此,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西山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境遇下的心灵体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592)

皇甫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怀王道思三首(其一)

姱行每招愆,荣名乃为累。

弱冠怀夙龄,登庙成华器。

宁知洛阳才,祗取汉庭忌。

愿因天际归,及此河干伺。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寄怀王道思三首(其二)

忽散游梁客,来作过吴人。

朝发胥江汭,夕济蠡湖津。

还山一何迅,行路多苦辛。

临水欲相送,停云庶可因。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寄怀王道思三首(其三)

本乏希世姿,翻为逢时误。

良友岂不怀,遄征讵遑顾。

日暮劳所思,凌风未成晤。

将从梦寐求,缅邈山川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陆士衡墓

平原秉秀质,吴趋蔚清芬。

迈德自轩裔,夙龄非世群。

圭璋既特达,华萼复辉纷。

运谢金陵气,铭晞石室勋。

砥节在绳祖,奉义乃从军。

宁知怀慷慨,从兹婴垢氛。

旗掩朝歌月,剑起夜台云。

李广忌为将,扬雄耻缀文。

鹿苑成单露,狐丘迷旷芸。

吁嗟千载鹤,何处一来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