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饯三山赵茂实二首(其二)

三生岩壑姿,失脚红尘踏。

羡君得郡去,胜事踵康乐。

云海渺无津,烟霞互开阖。

似闻石门藓,犹带屐齿蜡。

惜哉荒游误,竟为时论薄。

秉谊以事君,奚间暌与合。

矧是侯社贵,艰哉保障托。

宣室恐渴思,趣归职献纳。

我拙念请閒,雁荡恣飞屩。

及君留郡斋,为我拂尘榻。

形式: 古风

翻译

三次生命中,山岩的风姿显现,不慎踏入红尘世界。
羡慕你即将离开,去郡守之位,能享受像谢灵运那样的美好时光。
云海茫茫,找不到渡口,烟霞聚散不定。
似乎听见石门上的苔藓,还残留着木屐的痕迹。
可惜我因荒废游历而受人非议,被时人轻视。
坚守道义侍奉君主,何须在意是否合拍?
更何况你是侯门显贵,肩负重任,难以轻松。
恐怕宣室中的皇帝也会思念你,希望你能快点回来尽职尽责。
我笨拙,只愿闲适,雁荡山任我随意漫步。
等你留在郡斋时,帮我擦拭一下床榻。

注释

岩壑:山岩沟壑。
失脚:失足,不小心。
红尘:世俗社会。
踵:跟随。
康乐:谢灵运,南朝诗人,以山水诗著名。
渺:辽阔,渺茫。
津:渡口。
屐齿:木屐的齿纹。
时论:当时的社会舆论。
宣室:古代宫殿名,此处指皇帝。
雁荡:地名,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屩:草鞋。
斋:书房或静室。
榻:床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公许的作品,名为《祖饯三山赵茂实二首(其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诗人通过“三生岩壑姿,失脚红尘踏”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不满,"三生"指的是佛教中的三次轮回,即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失脚"则意味着摆脱了尘世的羁绊。接着,“羡君得郡去,胜事踵康乐”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赵茂实得以离去、升迁为官的羡慕之情,并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

“云海渺无津,烟霞互开阖”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天机的境界,"云海"和"烟霞"都是形容自然景象的词汇,而"渺无津"和"互开阖"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似闻石门藓,犹带屐齿蜡”两句中,“石门藓”可能指的是某种清净之地,而“屐齿蜡”则是形容一种淡泊名利、不染尘俗的情怀。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景仰。

“惜哉荒游误,竟为时论薄”两句中,“荒游误”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漂泊无定,而"时论薄"则是社会对于诗人的不理解和轻视。这里诗人流露出了一种自我批评与社会隔阂的感慨。

“秉谊以事君,奚间暌与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待君主忠诚不渝的态度,而"奚间暌与合"则是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

“矧是侯社贵,艰哉保障托”两句中,“矧是”通常用于肯定前面的陈述,而"侯社贵"和"艰哉保障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安全的担忧。

“宣室恐渴思,趣归职献纳”两句中,“宣室”可能指的是某种广阔的空间,而“恐渴思”和“趣归职献纳”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希望回去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

最后,“我拙念请閒,雁荡恣飞屩”两句中,“我拙”指的是诗人的自谦,而"念请閒"和"雁荡恣飞屩"则是表达了对朋友赵茂实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通过书信等方式保持联络。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仕途的反思以及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诗人展现了一种既有超然物外之志,又不乏人间温情的复杂心境。

收录诗词(811)

程公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汤伯纪大人赋

此赋何曾涉怪神,本诸孔孟体诸身。

乃知犬子揄扬者,才是僬侥国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读阮籍传一首

言出勿令圭有玷,舌扪不及驷难追。

阮公托醉劝进表,庞老无名受禅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读严光传二首(其二)

羊裘素不习朝仪,公遣西曹屈致之。

道是君痴君不服,巢由安肯见皋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读严光传二首(其一)

一栖岩壑一冲霄,冠履联翩建武朝。

招得故人来话旧,也呼文叔作唐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