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释宗

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

旷劫至今全体具,湛寂元无生灭。

拂尘拈花,穿衣吃饭,觌面分明泄。

头头皆是,何须特地差别。

为言向上家风,纤锋快利,透石刚如铁。

三界圆通无所住,随处应机明彻。

芥纳须弥,珠含罔象,朗耀悬秋月。

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宋真宗突然领悟,理解了深奥的道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
经历了无数世的轮回,他的智慧完整无缺,沉浸在寂静之中,没有生死的变化。
他以拂尘和拈花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觉悟的光芒。
每个瞬间都是清晰的,无需特别区分。
这是上乘修行者的风格,锐利而直接,像铁一般坚硬,穿透一切。
他的智慧通达三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敏锐应对。
他的心胸广大,能包容整个须弥山,智慧如明珠,明亮如秋月。
他没有任何执着,与所有佛祖一样,达到了超脱的境地。

注释

顿悟:突然领悟,顿然明白。
理幽微:深奥的道理。
了了无言可说:完全理解,无法用言语形容。
旷劫:极长的时间,比喻无数世轮回。
全体具:智慧完整无缺。
湛寂:深深的寂静。
觌面:面对面,直接。
头头皆是:每个方面都如此。
纤锋:细微但尖锐的洞察力。
透石刚如铁:形容智慧锐利且坚定。
三界圆通:佛教中指超越三界的通达智慧。
芥纳须弥:形容心胸宽广,能包容巨大。
珠含罔象:智慧如明珠,包容万象。
寸丝不挂:没有任何执着。
齐列:并列,同等地位。

鉴赏

这首元代王玠的《百字令·释宗》是一首禅宗悟道的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佛法境界。开篇“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描绘了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过程,真理微妙难言,却在瞬间豁然开朗。接着,“旷劫至今全体具,湛寂元无生灭”强调了佛性的永恒和空寂,超越生死。

“拂尘拈花,穿衣吃饭,觌面分明泄”运用日常生活的比喻,说明佛法就在寻常事物中显现,无需刻意追求。接下来,“头头皆是,何须特地差别”进一步阐述万物皆有佛性,无需区分高下。

“为言向上家风,纤锋快利,透石刚如铁”形容禅宗教义犀利直接,如同利剑穿透顽石,坚定无比。“三界圆通无所住,随处应机明彻”则揭示了禅宗的无住心和随缘应变的智慧。

“芥纳须弥,珠含罔象,朗耀悬秋月”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佛法广大包容,如芥子能容下须弥山,明珠内藏万象,光明如秋月高悬。最后,“寸丝不挂,即同诸佛齐列”表达了彻底解脱后的纯净无染,与佛同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收录诗词(31)

王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

学道先明玄牝,修真须用工夫。三般药物不偏枯。

也要坚刚一悟。月下擒来玉兔,海中捉出金乌。

半时运火入坤炉。炼得神丹坚固。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

离位翻为姹女,坎宫却是婴儿。自因两个隔东西。

始用黄婆通意。每遇阳生冬至,方能夫唱妻随。

一时齐会赴瑶池。共饮刀圭欢戏。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

静里含光默默,玄中调息绵绵。真空洞彻量无边。

亲见本来身面。虽是虚灵不昧,也须添汞抽铅。

常加水火鼎炉煎。便有神光发现。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

悟性无生无灭,采铅有去有来。两般灵物结成胎。

云气常浮宝盖。终日和光混俗,任时随处宽怀。

清风明月满蓬莱。睹破虚空无碍。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