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九十三)

今古事茫茫,阴阳割昏晓。

碧露缀小桃,绿线垂堤柳。燕语雕梁,蛙鸣芳草。

钟声杂报声,大底大,小底小。

山僧见了,直得培增慎恼,一片涅柈心,狼藉知多少。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月涧所作,名为《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九十三)》。诗中描绘了一幅自然与禅意交织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细微变化和生命之美的瞬间。

首句“今古事茫茫”开篇即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审视历史与现实,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变迁。接下来,“阴阳割昏晓”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昼夜更替的景象,隐喻着生命的起承转合,以及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碧露缀小桃,绿线垂堤柳”两句,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将露珠在桃花上的晶莹剔透与柳枝上嫩绿的线条描绘得栩栩如生,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燕语雕梁,蛙鸣芳草”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燕子在雕梁上呢喃,青蛙在芳草间鸣叫,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界的和谐乐章,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钟声杂报声,大底大,小底小”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类社会的声音相融合,通过对比大小不同的声音,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平等共存的思考。

最后,“山僧见了,直得培增慎恼,一片涅槃心,狼藉知多少”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山僧的出现,代表了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领悟,他面对这一切,内心充满了敬畏与平静,仿佛达到了心灵的涅槃境界。然而,这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却在世间的纷扰中显得尤为珍贵与难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传达了对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43)

释月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九十四)

不是而上事,亦非格外机。

蚯蚓抹过东海,蝍蟟吞却须弥。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九十五)

波斯手里捻生铁,把作希奇无价珍。

识破分文元不直,寒光笑衮浪花新。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九十六)

鱼行水浊,鸟飞毛落。

若起一毫佛见法见,尽六州之铁难铸错。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九十七)

破砂盆,无贵贱。

等闲拈向昌江上,尽大地人同一见。

彷佛宣州木瓜,依稀景镇宝变。

形式: 偈颂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