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提举游龙井谒清献辨才二像

我观二大士,超悟非适今。

过去与未来,一一现此心。

缅怀清献公,兹地旧所临。

馀爱存甘棠,过者犹敛襟。

平生辨才老,般若缘契深。

图像俨如昔,遗迹了可寻。

坐使茨棘场,化为薝卜林。

法嗣传衣灯,膏肓存砭箴。

圆颅拥败褐,华发攲半簪。

相对了无言,清标映孤岑。

丹青久剥落,感叹成微吟。

了知身外身,不坐乔木阴。

真形换缃素,妙句劖青琳。

与子成三贤,清风迥萧森。

凛然龙象姿,不受鼯鼠侵。

从兹香火社,永为人天钦。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和刘提举游龙井谒清献辨才二像》。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刘提举一同游览龙井,瞻仰清献公与辨才两位高僧的塑像,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诗的开篇“我观二大士,超悟非适今”,以“二大士”指代清献公与辨才,表达出对这两位高僧超越世俗、悟道超凡的赞美。接着,“缅怀清献公,兹地旧所临”,追忆清献公曾在此地驻足,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平生辨才老,般若缘契深”两句,赞扬辨才大师深厚的佛法修为和智慧。接下来,“图像俨如昔,遗迹了可寻”则描述了两位大师的塑像与遗迹依然清晰可见,仿佛他们从未离开。

“坐使茨棘场,化为薝卜林”运用对比手法,说明两位大师的影响力,即使在荒凉之地也能使其变为充满生机的地方。而“法嗣传衣灯,膏肓存砭箴”则强调了佛法的传承与教诲的重要性。

后半部分“圆颅拥败褐,华发攲半簪”描绘了僧侣的形象,通过“相对了无言,清标映孤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静谧环境中的心灵交流。最后,“了知身外身,不坐乔木阴”、“真形换缃素,妙句劖青琳”则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与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谪居古藤病起禁鸡猪不食与儿子攻苦食淡久之颇觉安健吕居仁书来传道家胎息之术因作食粥诗示孟博并寄德应侍郎

晨起一瓯粥,香粳粲如玉。

稀稠要得所,进火宁过熟。

空肠得软暖,和气自渗漉。

过午一瓯粥,瓶罍有馀粟。

淡薄资姜盐,腥秽谢鱼肉。

岭南气候恶,永日值三伏。

外强几中乾,那受外物触。

两餐莫过饱,二粥可接续。

故人尺书至,教我禦瘴毒。

燕坐朝黄庭,妙理端可瞩。

神车御气马,昼夜更往复。

久久当自佳,根深柯叶绿。

寄语陈太丘,人生真易足。

醉饱厌腥膻,忽认海南叔。

形式: 古风

送孟博二首(其一)

我昔在闾里,燕居处中堂。

儿女满眼前,嬉戏罗酒浆。

威命忽临门,一物不得将。

回顾堂中人,独汝在我傍。

舟行有蛟螭,夜宿畏虎狼。

岂无平生交,鄙远多遁藏。

古藤底处所,败驿无垣墙。

急雨挟风雷,漏水夜没床。

竹屋闻号呼,老兵冻欲僵。

郡僚谁复顾,独见李与黄。

时时馈一脔,稍稍葺两廊。

生意春欲回,倒景照屋梁。

散步得幽径,读书有明窗。

仆夫浣我衣,邻娃缝汝裳。

晨庖鲈脍美,密室沉水香。

文字可消忧,探索易老庄。

我唱汝辄和,不知岁月长。

葛洪隐岣嵝,苍梧真帝乡。

汝归固不恶,淹泊庸何伤。

作诗送汝行,示汝鸿雁行。

形式: 古风

送孟博二首(其二)

我少事远游,出门如野鹤。

藩篱脱鸡群,乘风纵寥廓。

一往四十年,平地起山岳。

世缘真梦幻,电过不可捉。

南来几万里,顾笑恍如昨。

昔如云释峤,今若龟脱壳。

朅来容江上,风物喜淳朴。

岂无乡土恋,浮念起即觉。

汝归暂欢颜,所念路悠邈。

朝行避烟瘴,夜宿傍城郭。

剩誇鱼米贱,勿说风土恶。

嚬送与笑迎,但可付一噱。

形式: 古风

有嘉堂酒寄吴令

今晨有好怀,薄日照窗牖。

幽人不可致,谁共一杯酒。

邻翁有远饷,分寄中山友。

欢伯信可人,曲生亦耐久。

岂比从事君,开缄化乌有。

独酌还径醉,千篇莫停手。

应思水边人,竹屋杂蜑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