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时画浴马图

古称难画莫如马,近朝惟数李伯时。

不至天闲观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

头类渴乌尖插耳。竟度流沙轻万里。

圉人牵浴恒凛然,复恐化龙奔入水。

贫居里巷无马骑,徒步出入多伤悲。

大胫薄蹄何足愿,退立道旁尘满面。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李伯时画浴马图》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通过对李伯时所绘《浴马图》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诗中首先提到“古称难画莫如马”,表达了马作为绘画题材之难,而“近朝惟数李伯时”则赞扬了宋代画家李伯时在马的绘画上成就卓著。接着,诗人通过“不至天闲观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两句,巧妙地将李伯时画中的马与帝王的服饰联系起来,暗示了马的骨骼结构之精细,非亲眼所见难以领略其妙。

“头类渴乌尖插耳”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马的头部特征,仿佛一只渴望饮水的乌鸦,尖尖的耳朵显得格外灵动。接下来,“竟度流沙轻万里”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马的奔跑速度和力量,如同穿越茫茫沙漠,轻松跨越万里的距离,展现出马的非凡气魄。

“圉人牵浴恒凛然,复恐化龙奔入水”两句,通过圉人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马的神态与动作,即使在沐浴时也保持着警惕,仿佛担心自己会突然化身为龙,跃入水中,充满了神秘与想象。

最后,“贫居里巷无马骑,徒步出入多伤悲。大胫薄蹄何足愿,退立道旁尘满面”四句,诗人以自身贫苦的生活状态为背景,表达了对马的向往与追求。尽管无法亲自骑乘,但对马的热爱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同时,通过“大胫薄蹄何足愿”这一反问,表达了对马的外貌特征的赞美,以及对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李伯时《浴马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马这一主题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6)

杨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字:仲弘
  •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1271—1323

相关古诗词

题王起宗画松岩图

云起重岩郁凌乱,长松落落树直干。

若人于此结茅屋,爽气飘然拂霄汉。

舣舟之子何逍遥,从者伛偻携一瓢。

山中无日不閒暇,跋涉相顾凌风飙。

始知王宰用意高,使人观图鄙吝消。

世间未必有此景,涂抹变幻凭秋毫。

丹青游戏固足乐,收绝视听搜冥寞。

向来为政殊不恶,乃尔胸中有丘壑。

形式: 古风

题华岳江城图

华岳能诗世有名,学画丹青亦豪放。

此图似写安庆城,雉堞楼台俨相向。

北风将至江面黑,千艘万艘争避匿。

沧溟涌溢水倒流,南岳动摇天柱侧。

蛟龙戏落秋潭底,素练平铺八千里。

时清好作钓鱼翁,閒弄轻舟烟雾里。

形式: 古风

神马歌次韵陈元之

神马来自昆崙西,有足未始行沙泥。

朝趋欲出飞鸟上,夕逝直与奔星齐。

绿鬉半散插双耳,赤汗交流攒四蹄。

风神秀猛陕天地,岂顾燕蔡并渠黎。

时时牵浴临清溪,对人誇杀黄须奚。

玉沙之禾中刍秣,不啮堤头枯草稊。

与君侧耳听长嘶,凡马不闻生駃騠。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古剑歌为吴真人作

閒閒真人藏古剑,敬之如神不敢忽。

宾客时来求一观,辄有悲风起仓卒。

人言此是金铁精,良工煆炼久始成。

动摇天地合变化,摩荡日月含光精。

昔年有蛟起江中,口吐烈焰烧长空。

下民昏溺上帝怒,雷电往击皆无功。

尝持此剑斩蛟首,流血滔滔浸庐阜。

传记传闻时既久,不意世间今尚有。

吾过下里多恶氛,魍魉魑魅能食人。

请君为我绝此怪,一洗宇宙长清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