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敬亭有怀”为题,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诗中描绘了敬亭山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
首句“柘叶鸠鸣昼作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时分,柘树叶子在阳光下投下阴影,斑鸠的啼鸣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氛围。接着,“敬亭山近转难寻”,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向往之情,但又因山势险峻,难以接近,这种矛盾的心情跃然纸上。
“太音己续二公响,长梦犹悬一老心。”这里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将敬亭山与古代两位高士相联系,表达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同时,“长梦”与“一老心”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身倦台衔羁颇厌,疏归圣泽被还深。”诗人通过自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台衔”指官职,而“疏归”则意味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望。“圣泽被”则暗含了对皇帝恩泽的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最后,“蟹螯白酒重阳候,笑插黄花欲满簪。”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重阳节情景,通过吃蟹、饮酒、插菊花等传统习俗,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和节日欢乐的向往。同时,“笑插黄花欲满簪”也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