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送初上人参礼光公

阿育王塔舍利存,山气无雪春冬温。

莲花台近多罗树,中有人谈不二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倪瓒所作,名为《重送初上人参礼光公》。诗中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自然和谐的画面,通过阿育王塔、山气、春冬温、莲花台、多罗树以及中有人谈不二门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谧祥和的氛围。

首句“阿育王塔舍利存”,以阿育王塔象征佛教文化的传承,塔内存放的舍利则代表了佛法的精髓。这一句既点明了佛教的主题,也暗示了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山气无雪春冬温”一句,通过描述山间之气在春冬季节温暖如春,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相通的向往。

“莲花台近多罗树”中的莲花台与多罗树,分别象征着佛教中的清净与智慧。莲花常被佛教视为纯净与解脱的象征,而多罗树则是佛陀成道之地的标志,这两者并置,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禅宗意味。

最后一句“中有人谈不二门”尤为精妙,直接点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不二法门”。这里的“中有人谈”,不仅指实际的对话,更寓意着在内心深处,通过修行达到与宇宙真理的契合。不二门即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与真相,强调了超越表象、直达本源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探索,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竹枝词(其一)

钱王墓田松柏稀,岳王祠堂在湖西。

西泠桥边草春绿,飞来峰头乌夜啼。

形式: 词牌: 竹枝

竹枝词(其二)

湖边女儿红粉妆,不学罗敷春采桑。

学成飞燕春风舞,嫁与燕山游冶郎。

形式: 词牌: 竹枝

竹枝词(其三)

阿翁闻说国兴亡,记得钱王与岳王。

日暮狂风吹柳折,满湖烟雨绿茫茫。

形式: 词牌: 竹枝

题画

楼阁参差霞绮开,峰峦重复水萦回。

赤阑桥外垂杨下,步月吹笙向此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