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首联“堂成南郭倚脩林,帘捲高窗见远岑”开篇即展现出一座新建的居所坐落在南郊,与高大的树林相邻,透过高高的窗户,可以远眺远处的山峦,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
颔联“扫石秋篱看菊遍,杖藜春径入花深”进一步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田园风光。秋天里,诗人清扫石阶,穿过围满菊花的篱笆,欣赏着遍地盛开的菊花;春天时,则手持藜杖,漫步在繁花深处的小径上,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这两句通过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天晴猿鹿山中下,日落渔樵江上吟”则将视角转向山间与江边,晴朗的日子里,猿猴与鹿在山中自由活动,日落时分,渔夫和樵夫在江边吟唱,各自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这两句通过动物与人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生活气息。
尾联“野兴百年无不可,桃源路杳莫相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他希望能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一生,但同时也意识到寻找桃花源般的世外桃源并非易事,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眼中理想的田园生活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和谐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