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

千古兴怀洙泗滨,无由一接杏坛春。

自怜弱质生来晚,空作纷纷世上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春夜》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

首句“千古兴怀洙泗滨”,以“洙泗滨”这一历史典故为背景,暗指孔子及其弟子的教化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景仰与怀念,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深深敬意。这里的“千古兴怀”不仅限于时间的久远,更蕴含着对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的永恒追求。

次句“无由一接杏坛春”,借用了孔子讲学的“杏坛”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亲炙圣贤之学,与古代先贤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对话的愿望。然而,“无由”二字透露出诗人对此种直接接触的遗憾与无奈,流露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

接着,“自怜弱质生来晚”,诗人以自谦的姿态,描述了自己作为后世之人,未能在儒家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出生,只能在晚辈的位置上学习和领悟,表达了对自身生不逢时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自身学习态度的严格要求。

最后,“空作纷纷世上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芸芸众生的反思。在感叹自身未能亲历儒家文化的黄金时代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只是众多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人之一,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自我认知,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诗人在此强调了个体在复杂社会中的渺小感,以及对真正精神追求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吴与弼作为一位哲学家兼学者的深邃思想和独特情感。诗中既有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489)

吴与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九韶

春泥滑滑阴连朝,出门跬步难逍遥。

阳和黯然舒蔼蔼,风雨倏忽来萧萧。

客怀思见故人面,云山阻绝谁相招。

故人隐居萝溪曲,残书破砚甘寂寥。

奉亲常惧岁月速,学古不使子弟骄。

躬耕低头秋谷熟,击壤皞皞歌唐尧。

平生于我谊不薄,松柏宁向秋风凋。

愧我崎岖昧生理,托身在处云飘飘。

何时归来葺茅屋,与子共种黄精苗。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出城

行行共吾侄,诵诗出城郭。

白日皎青天,风光胜于昨。

岭外更峰峦,村边总花萼。

扰扰行路人,谁识予心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新庄渡

渡头舟已发,随意坐芳洲。

白石聊为砚,题诗蘸碧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道中作九首(其一)

临渠爱流水,试砚涉还歇。

起看碎米花,疑残去年雪。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