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卡

津头整布帆,好风正东南。

舟人不敢过,验船者二三。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

鹿港非隩区,征商有馀馋。

由斯观天下,遍榷何以堪。

我到鹿津头,偶问鹿津吏。

关津不惮繁,尔身有何利。

自言利涉途,官一吏三四。

温饱在于斯,馀乃为公事。

乃知民之艰,半多吏所置。

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

叹息古人贤,利薮在乎义。

一歌何易于,朝廷广恩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鹿港关津的复杂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吏与民众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描述在鹿港码头准备启航的情景,以及询问码头官员的过程,揭示了官府征收繁重税赋对商人和民众生活的影响。

首句“津头整布帆,好风正东南”,描绘了船只在码头整装待发的场景,预示着即将开始的旅程。接着,“舟人不敢过,验船者二三”则暗示了在航行前需要经过严格检查,这可能包括安全检查或税赋的征收。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中的“黑子”可能是指码头上某个特定区域,而“津吏亦眈眈”则形象地描绘了码头官员的警惕与苛刻。这反映出官府在税收方面可能存在的过度行为。

“鹿港非隩区,征商有馀馋”表明鹿港并非偏远地区,却对过往的商人征收过多的税赋,这不仅加重了商人的负担,也反映了官府贪婪的一面。

“由斯观天下,遍榷何以堪”表达了诗人对普遍存在的税收问题的担忧,认为这种做法难以承受。接下来,“我到鹿津头,偶问鹿津吏”则是诗人亲自探访并询问码头官员的直接行动,试图了解背后的原因。

“关津不惮繁,尔身有何利”是诗人向码头官员提出的问题,直指他们为何要进行如此繁复的征税,是否从中获得了个人利益。官员的回答揭示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能够通过此获得温饱,并且还承担了一部分公共事务。

“乃知民之艰,半多吏所置”强调了民众生活的艰辛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吏造成的。最后,“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进一步说明了政府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即政府征收一部分税赋,而地方官员则额外收取更多,导致了民众的不满。

“叹息古人贤,利薮在乎义”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明君主的怀念,认为真正的利益在于正义和公平。最后,“一歌何易于,朝廷广恩意”引用了古代诗人何易于的故事,以此来呼吁朝廷扩大恩惠,减少对民众的剥削。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官民矛盾、税收负担沉重以及对公正治理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汛地兵

犛牛不执鼠,虽大亦何为。

驽马在厩中,虽多亦徒糜。

养兵千百头,缓急供驱驰。

在野为守望,在城为守陴。

爱身不爱国,戴弁等行尸。

居恒犹惴惴,何论危急时。

昏夜闻盗贼,剽掠在城池。

女墙群酣睡,起立如醉痴。

声东而击西,子行姑迟迟。

自维为狐兔,何敢斗熊貔。

秦人与胡越,肥瘠两不知。

明朝在市井,哮阚威风施。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蒿目行

岁在戊子月在酉,地上欃枪天彗帚。

社鼠野狐哀嗷嗷,一队健儿负梃走。

蛮烟细民无异志,只因新令掊克苟。

新令之条行者谁,刘公铭传来抚守。

自请住台过十年,剪除荆榛使财阜。

去岁剿番剿不成,遂向民间增税亩。

一方田园十数弓,丈量比前长八九。

累锱积铢算不遗,官乃与民争利薮。

不为朝廷培本根,斲丧元气焉能久。

区区弹丸何足言,坐使皇朝伤高厚。

农夫商贾不聊生,纷纷痛心又疾首。

浙东计亩为公田,南或呼箕北呼斗。

传说昨日已打城,无乃跳梁成刍狗。

揭竿作旗抢地呼,背负耰锄击土缶。

肉食无心为苍生,脧削依然故见狃。

古人不畜聚敛臣,此言真堪铭鼎卣。

赤城千里如金瓯,无故寻端欲碎剖。

不知祸水何时平,老范甲兵胸岂有。

九重高远未曾知,万民泪落秋风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催科役

门前咆哮鸣,屋后锒铛声。

父老不敢出门视,催科到处鸡犬惊。

催科狰狞如虎狼,催科震怒如雷霆。

不为尔曹贿赂至,菽粟岂能生公厅。

前者催科归业户,业户自知辛苦情。

今者催科归我曹,我曹惟有醉饱行。

某月某日下新令,新供旧供火速清。

老农闻此语,方知前日是太平。

形式: 古风

卖儿翁

男者奴,女者婢,田园稼穑生荆杞。

昨日催科到闾里,求生不生死不死。

老妻典尽禦寒衣,老农卖尽耕春耜。

今日家中已无馀,所未尽者惟有子。

欲别泣涟洏,欲往何处依。

皤皤双白发,何日再生儿。

出门得温饱,胜在家中饥。

养子已无期,生子复几时。

旁人闻之心骨悲,老翁吞声前致辞。

吾台前日称乐土,不知何人造崄巇。

量尽田园增尽赋,地无膏腴民无脂。

人事天灾一齐下,哀鸿嗷嗷何所之。

重以役胥如貙虎,削脧不得须臾迟。

我愿君心光明烛,烛尽逃亡田家屋。

蜂虿不得生其毒,民虽赪尾无鱼肉。

呜呼,此语天地为之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