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作

南山雪云千丈高,北山晚田无寸毫。

富儿巨家饱欲死,笑我陋巷长蓬蒿。

道人坐稳忘作劳,百念解纵如垂櫜。

但当折简唤我曹,并坐择虱烦抑搔。

笔力可借秋江涛,莫学人间膏火熬。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社会的贫富差距与诗人对现实的感慨。首句“南山雪云千丈高”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开篇,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难以触及的境界;“北山晚田无寸毫”则对比描绘出贫瘠的土地和生活的艰辛,暗示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

接着,“富儿巨家饱欲死”一句直白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富人们生活奢侈,甚至到了“饱欲死”的地步,而这种现象与下层人民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笑我陋巷长蓬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自嘲,身处简陋的居所,周围杂草丛生,反映出其生活的清贫与孤寂。

“道人坐稳忘作劳,百念解纵如垂櫜”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心境平和的道人形象,他坐在宁静之地,忘却劳作,心灵得以释放,与世无争。这与诗人自身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但当折简唤我曹,并坐择虱烦抑搔”则是诗人对于能够与志同道合之士相聚的渴望,希望在闲暇之时,能够一起探讨生活琐事,相互慰藉。

最后,“笔力可借秋江涛,莫学人间膏火熬”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对世俗生活的艰辛表示了反感,希望借助文字的力量,抒发内心的情感,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贫富差距和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吊古冢

荆榛闭莽苍,千岁一孤坟。

生则无是叟,死应冥漠君。

略无他日念,唯有不堪闻。

想得西陵道,荒台亦暮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奉送子之还京师

日月老投闲,文字今削迹。

便然腰十围,欲吐啄三尺。

颇怀平生友,相就语肝膈。

诸江好兄弟,夫子眉最白。

词林三二公,子实门下客。

布帆千里来,许我间宾席。

阶庭出兰树,户牖照圭璧。

诗如驾高浪,万顷随笔力。

宁为首阳饿,不作嬖奚获。

乃知工语言,要是饱糠覈。

茫然李杜坛,未免陈蔡厄。

出门观善阵,敛手避勍敌。

澄江摇夜霜,岁晚见沙石。

钗头罥蛛丝,即有梁宋役。

士生多艰虞,道远自古昔。

相期逍遥游,不计天地窄。

名声了三黜,谈笑供百谪。

别君为此言,可当绕朝策。

形式: 古风

外弟赵才仲数以书来论诗因作此答之

君才如长刀,大窾当一割。

正须砻其锋,却立望容发。

平生江海念,不救文字渴。

茫然揽辔来,六骥仰朝秣。

病夫百无用,念子故疏阔。

未能即山林,颇复便裘褐。

前时少年累,如烛今见跋。

胸中尘埃去,渐喜诗语活。

孰知一杯水,已见千里豁。

初如弹丸转,忽若秋兔脱。

旁观不知妙,可受不可夺。

君看掷白卢,乃是中箭筈。

不闻铁甲利,反畏彊弩末。

舆薪遵大路,过眼有未察。

君能探虎穴,不但须可捋。

形式: 古风

过子之泊船旧亭

江郎泊船处,草径不胜秋。

客里终年别,春前万斛愁。

山横采菱口,月满望江楼。

政可梦春草,莫令吟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