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题通甫师诗集后时师新自都归

昔我策马南山陲,天阴月黑惊奔雷。

前临大溪阻绝壁,巉岩一木相撑持。

电光下扫五千丈,仙人王母翻云旗。

我行不语叹荒怪,喟然却悟先生诗。

先生之才真屈宋,下笔羞论周鼎重。

寒如西岳倚高秋,快如天马绝尘鞚。

隆庆以来数作家,宫声嘈杂纷筝琶。

袁赵横流六十载,啾啾儿女歌淫哇。

先生知其困必反,矫以清奇极深稳。

扶桑捧日海云开,鲸鱼挟浪江流转。

是岂有笔如秋虹,化为剑锷藏霜锋。

杜诗韩集分明在,千秋正气凌寒空。

音也雕虫学小技,鸴鸠讵识鲲鹏意。

前月闻自上京来,归鞍定带幽燕气。

荆卿寒水去萧萧,郭隗荒台久寂寥。

会从市上寻屠狗,便向山中逐射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周音对通甫师诗集的敬题之作,通过对通甫师诗歌风格的赞美,展现了对其才华的高度评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电光下扫五千丈”形容诗人的才情横溢,“仙人王母翻云旗”象征其作品的奇幻与超凡。诗人将通甫师的诗才与屈原、宋玉相比,赞誉其超越常规,如同西岳秋色般高洁,又如天马绝尘般迅疾。

诗中批评了当时宫廷音乐的繁杂琐碎,与通甫师清新奇崛的诗风形成对比,暗示了社会风气的变迁。接着,诗人以大海、鲸鱼等宏大意象,象征通甫师诗歌的深远意境和力度。他称赞通甫师的作品具有杜甫、韩愈诗风的鲜明特质,充满正气,凌驾于寒空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通甫师近期从京城归来的新鲜气息的期待,以及对他未来可能的壮志豪情的预见,如荆轲刺秦的英勇,郭隗招贤的期待,预示着通甫师将在文学领域继续有所作为。整首诗充满了对诗人才华的敬仰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

周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谐伯诗存》

  • 字:谐伯
  • 籍贯:江苏山阳

相关古诗词

读清河吴明府檄书感赋(其一)

登坛顾盼浮云清,遥指天日告列城。

心长语重三丁宁,使我悲愤交纵横。

古称文章侔元气,武夫悍卒能挥涕。

读公此书不堕泪,马牛衣裾神所弃。

酒酣倚剑发冲冠,道旁筑室古所患。

何当众志化磐石,莫令咫尺生波澜。

形式: 古风

读清河吴明府檄书感赋(其二)

袁江百尺明人影,有兵可用水可饮。

欲往从之百忧煎,高堂素发已垂领。

男儿堕地终儒冠,虫吟草间虱处裈。

北门管籥荷君重,幕府殷繁须士用。

操戈逐贼良未能,借箸前筹睎一中。

长歌寄谢诸少年,幸床下伏毋匈匈。

形式: 古风

昔游(其一)

昔游朐山阳,东海看出日。

空中金鸡鸣,红霞黯愁色。

火轮忽飞耀,苍岩炫丹阙。

半顶聆清风,波涛万里阔。

水天霁景明,帆樯植如发。

蓬莱露气深,浩荡潮头没。

穷秋惜日短,万象助凄冽。

归来倏三载,道路隔榛棘。

官场万井灶,化为豺虎窟。

巨鱼吼若雷,齿牙利金铁。

青山虽在眼,难具浮海筏。

药囊今已空,惆怅两鬓雪。

形式: 古风

昔游(其二)

去年游京都,往来岱宗侧。

仲夏山气盛,残阳半天赤。

朱栏互微径,局步凌石壁。

浩浩万松湍,隐若风霆激。

灵宫映窈窕,幽泉鸣滴沥。

暮霞澹余彩,仙路渺凄恻。

六龙驾不回,天门没行迹。

秦皇与汉武,莓苔隐深刻。

晚入东岳祠,苍槐冷气逼。

闳壮隔人天,神鬼森动魄。

入世厌尘土,干戈尤偪仄。

终焉置吾家,长年饱山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