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龙升天须浮云

龙升天,须浮云,今之仕者别有因。

察不待孝廉,科不必贤良。一旦举之,牛下加之。

稠人族类钩连蒙溢恩,乳臭之子被冠簪。

嗟彼未遇时,里中豪士奴役之。

中人之家耻婚媾,饮宴列之为下宾。

并日一举火,往往釜生尘。

今者衔命归,县令负弩为先驱。

郡守伏道左,徒御何逡巡。

少长咸聚观,稍近遭呵嗔。

腰系双白璧,囊贮万黄金。

散金拓第宅,朝得西舍暮东邻。

少年强攀附,有踰骨肉亲。

白首墙东生,下帷良已勤。

短衣不掩胫,出汲行负薪。

我闻愤愤何能平,将欲叩帝而说陈,天门九重河无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拟古·龙升天须浮云》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通过对“龙升天,须浮云”的描绘,展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变迁。诗中以“龙”象征高位和权力,“浮云”比喻地位低微之人,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升迁路径,揭示了当时社会选拔官员的非传统方式——察举制,并讽刺了那些通过非正当途径获得高位的人。

诗中提到的“察不待孝廉,科不必贤良”,意指选拔官员时不拘泥于传统的孝廉制度或贤良标准,而是可能基于其他因素,如关系、背景等。这种现象在古代社会并不罕见,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选拔机制的多样性。

“一旦举之,牛下加之”形象地描述了那些突然间获得高位的人,他们的地位提升如同从牛背上跃上云端,突显了社会流动的快速与不稳定性。

接着,诗人通过“稠人族类钩连蒙溢恩,乳臭之子被冠簪”表达了对这些通过非正当途径获得高位者的讽刺,指出他们虽然年轻且缺乏经验,却能轻易获得荣誉与权力。

诗中还提到了社会对于这些新贵的态度转变,从“里中豪士奴役之”到“饮宴列之为下宾”,再到“并日一举火,往往釜生尘”与“今者衔命归,县令负弩为先驱”,描绘了社会地位变化的迅速与剧烈,以及人们对新贵态度的微妙变化。

最后,“我闻愤愤何能平,将欲叩帝而说陈,天门九重河无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不满,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但又意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重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阶层分化、权力更替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638)

王廷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少年行六首(其一)

幽并闻骑射,闾里藉辉光。

朝游从许史,夜宴挟姬姜。

鸣鞭当大道,调瑟坐中堂。

傍人争借问,云是羽林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少年行六首(其二)

声盖少年场,名冠壮夫籍。

行人总惮尘,坐宾皆避席。

弹剑耻依人,探丸恒借客。

一朝负罪逋,不受追兵迫。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少年行六首(其四)

悲歌白日变,裂眦秋云高。

仇家谅不释,怨吏幸无遭。

全生脱虎口,获死等鸿毛。

岂效儒冠子,终岁濡柔毫。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少年行六首(其五)

一筵挥万金,徵歌仍调舞。

白面洛阳童,素腕邯郸女。

希意色斯升,含情目相与。

恣欢馀万端,惟忧竭清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