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出家作诗贻之

在家情已疏,出家终不恶。

不有清净缘,云何脱徽索。

我昔志婚宦,谓足世味乐。

颠倒十年间,如蚕竟自缚。

业已无奈何,劝汝莫莫莫。

一沤非全潮,起灭皆妄作。

当知是身浮,流浪恐非托。

伎俩百不好,摄念乃初学。

如病求真医,安心是良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名为《舍弟出家作诗贻之》。诗中表达了对弟弟出家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考。

首先,诗人以“在家情已疏,出家终不恶”开篇,对比了在家与出家两种生活状态,认为出家并非全然不好。接着,“不有清净缘,云何脱徽索”,进一步阐述了出家与清净的关系,暗示出家是为了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寻找心灵的解脱。

随后,诗人回忆自己过去追求功名利禄的经历,“我昔志婚宦,谓足世味乐。颠倒十年间,如蚕竟自缚”。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世俗追求中的迷失与挣扎,如同被束缚的蚕茧,难以挣脱。

“业已无奈何,劝汝莫莫莫”,诗人意识到过去的道路已经无法回头,于是对弟弟提出了劝告,希望他能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接下来,“一沤非全潮,起灭皆妄作”,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体的遭遇比作海面上的一朵泡沫,强调一切皆为虚妄,不应过分执着于表面现象。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无常和空性的思想。

“当知是身浮,流浪恐非托”,诗人提醒弟弟,人生如同漂浮不定的物体,容易随波逐流,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宿。这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最后,“伎俩百不好,摄念乃初学。如病求真医,安心是良药”,诗人建议弟弟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里将修行比作治疗疾病,安心则是最终的目标和良药,强调了精神修养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出家生活的思考和对弟弟的劝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教哲学以及亲情关系的深刻理解。语言平实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其一)

雾雨昏不醒,东风晓能酸。

我食日不足,宁忧三日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其二)

去年今日时,桃李半狼藉。

能随里门儿,买饧作寒食。

形式: 五言绝句

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其三)

人言二月时,霏雨生树杪。

天色何时光,要向寒食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筱]韵

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其四)

江南舟轧鸦,江北马连翩。

经春不能赏,谁云不关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