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带露痕书

拾得阶前叶,提携近玉蜍。

自呵冰冻笔,犹带露痕书。

秋兴题红日,霜寒坠绿初。

珠凝光细碎,墨淡字稀疏。

滴砚研朱易,渲毫汗竹如。

更乾虔亦喜,勤扫入僧庐。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希逸在秋天的清晨,以露水为墨,以叶为纸,进行书写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联“拾得阶前叶,提携近玉蜍”,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从台阶上捡起一片叶子,准备用来写字的画面。这里的“玉蜍”指的是砚台,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

颔联“自呵冰冻笔,犹带露痕书”,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写字时的场景。他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冰冷的笔尖,而笔下的字迹还残留着露水的痕迹,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颈联“秋兴题红日,霜寒坠绿初”,将时间推进到一天的开始,诗人面对初升的红日,题写诗句,同时感受到早晨的霜寒,绿叶开始凋零。这一联既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珠凝光细碎,墨淡字稀疏”,通过珠子凝聚的光点和墨色的淡薄,以及字迹的稀疏,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岁月静好的向往。

最后两联“滴砚研朱易,渲毫汗竹如”,描述了写字的过程,从研磨朱砂到渲染毛笔,再到在竹简上留下淡淡的墨迹。这里不仅展现了书法技艺的精湛,也蕴含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不下带道存

自外元无道,抠衣乐圣门。

能因机以悟,不下带而存。

身俯心何愧,腰垂手可扪。

步趋如有见,左右自逢原。

鞶锡殊三褫,绅书味数言。

垂鱼何足羡,愈以训儿孙。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赵庸斋挽诗(其一)

金章虽贵岂公荣,一点孤忠百世名。

字字清吟如太白,篇篇奏疏似更生。

士缘气类归宗主,身为朝廷作重轻。

当世共传书几种,最初曾见易先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赵庸斋挽诗(其二)

品题人物妙权衡,在日江湖有重名。

为国得贤八君子,登门执贽几书生。

少游辇路心交久,晚见南华口义成。

欲序未酬诗卷在,相知可独是同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信庵赵少保挽诗(其一)

勋名已盛端嘉日,身佩安危三十年。

自去鸿枢开督府,迄辞鸱阁老平泉。

早看养马封侯将,晚作骑鲸捉月仙。

纵道进贤冠最好,不须画此上凌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