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重脩黄楼歌》由明代诗人谢铎所作,通过对澶渊、彭城等地决堤洪水的描绘,以及对黄楼修缮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世无常的感慨。
开篇“澶渊决,彭城没”,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上的重大水灾事件,展现了自然力量的惊人破坏力。“城上水头高丈八”形象地描绘了洪水之猛,令人震撼。“谁哉誓与城存亡,百万生灵命如发”则表达了对守城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怀。
接着,“近闻再决古汴州,宵衣重起宣房忧”描述了洪水再次肆虐的情景,引发了对治理水患的忧虑。“预防岂合先下流,厌胜且复脩黄楼”表达了对防洪措施的思考,提出了通过修缮黄楼来缓解洪水压力的建议。
“黄楼高,洪河缩,鼋鼍远避蛟龙伏”描绘了黄楼修缮后的景象,暗示了洪水被控制,自然秩序得以恢复。“误疑砥柱西极天,坐阅帆樯东走陆”则运用比喻,将黄楼比作支撑天地的砥柱,展现了其在防洪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君不见桓山墓、戏马台,英雄富贵安在哉”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反思,指出英雄虽辉煌一时,但最终都归于尘土。“落日凄风野草白,瓣香独上黄楼来”以凄凉的景象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黄楼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