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六首(其三)

深院下帘旌。薰炉小篆清。听疏疏、鸳瓦声轻。

缀玉飘琼寒乍紧,问何处,春草生?曾否破新正。

连宵拥病醒。数芳辰、草晕花醒。

独对东风应自笑,消不尽、绮罗情。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庭院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深院中垂帘的景象,以及薰炉上袅袅升起的香烟,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通过“听疏疏、鸳瓦声轻”这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世界,仿佛能听到轻柔的瓦片碰撞声,增添了几分秋日的寂寥与宁静。

“缀玉飘琼寒乍紧,问何处,春草生?”这一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玉和琼,形象地描绘了初冬时节雪花飘落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期待。诗人通过询问“何处春草生”,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期盼。

接下来,“曾否破新正。连宵拥病醒。”这两句则转而描述了诗人在病中度过连绵不绝的夜晚,直到黎明时分才得以苏醒。这里的“新正”指的是新年,暗示了诗人可能在新年期间因病未能欢度佳节,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无奈。

最后,“数芳辰、草晕花醒。独对东风应自笑,消不尽、绮罗情。”这一段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东风,虽然周围是草色渐浓、花朵逐渐苏醒的景象,但他却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这一切,似乎在笑对生活的不易。同时,诗人内心的“绮罗情”并未完全消散,这既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是对生活情感的一种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幽默,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23)

史承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楼令六首(其四)

花底识罗敷。雕拢映碧梧。细腰身、应怯将雏。

锦字银笺都不寄,多半是、少双鱼。往事总模糊。

钗盟半已虚。最难忘、一点香酥。

今夜夜凉知有梦,还梦到、碧纱无。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南楼令六首(其五)

好个嫩凉天。轻纨已暂捐。又空庭、夜雨绵绵。

点点声声秋意满,梧叶底,豆花边。更漏杳如年。

挑灯枕手眠。是天涯、况味悽然。

想得谢娘愁拥髻,也滴向、小窗前。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南楼令六首(其六)

紫艳逗墙坳。花光的的娇。上云鬟、为尔魂销。

记得个侬初睡起,拈一朵,破无聊。粉蝶故相撩。

携来露未消。惜香心。暗袅纤腰。

杏子单衫低映处,斜又整、最难描。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满江红五首(其一)

薄暝潮生,又唤起、津亭残酒。

添肠断,飘蓬踪迹,天涯奔走。

碧树声悲连断岸,黄花节近过重九。

问年来,何处泪痕多,淹双袖。

戍鼓动,黄昏后,秋帆指,清溪口。

笑香残梦醒,此情非旧。

伴我凄凉沙上雁,同他憔悴江潭柳。

掩篷窗、彻夜几曾眠,霜威透。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