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同年某

雁塔共题名,十八年前,同游走马看花院;

猿声齐下泪,七千里外,谁送孤儿寡妇船。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挽联以深沉哀婉的情感,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惋惜。通过“雁塔共题名”这一典故,巧妙地将逝者生前与友人一同奋斗、共同追梦的情景勾勒出来,雁塔题名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新科进士在雁塔上题名以示荣耀的传统,此处暗含了逝者曾有的辉煌与成就。

“十八年前,同游走马看花院”,这句话不仅展现了逝者与友人年轻时的欢乐时光,更蕴含了对那段美好岁月的追忆与怀念。走马看花院,可能是指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或是某种轻松愉快的聚会场所,通过“走马”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当时朋友们骑马游园、尽情欢笑的场景。

接下来,“猿声齐下泪,七千里外,谁送孤儿寡妇船”,则将情感推向了更为悲痛的层面。猿猴的哀鸣,常被古人用来象征悲伤与离别,此处用以表达对逝者去世后留下的孤儿寡妇的深切同情。七千里外,既是对空间距离的夸张描述,也暗示了友人间情感的深远与深厚。最后一句“谁送孤儿寡妇船”,则直接点明了逝者离世后,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痛苦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身后无人照料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此挽联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逝者生前友谊与成就的缅怀,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身后亲人生活的关怀与担忧。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巧对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形式: 对联

汀州试院古柏联

参天黛色长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

形式: 对联

福建学署笔捧楼联

地迥不遮双眼阔;窗虚只许万峰窥。

形式: 对联

自题联

两登耆宴今犹健;五掌乌台古所无。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