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凤仙》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凤仙花的美丽与神秘,将之比作仙界的灵物,充满了浪漫与幻想的色彩。
首联“紫庭灵种揽芬菲,丹穴分丛出翠微”,以“紫庭”和“丹穴”为背景,点明了凤仙花生长的环境之独特与珍贵,同时通过“灵种”和“分丛”描绘了其生长的繁茂与生机勃勃,而“揽芬菲”和“出翠微”则生动地展现了凤仙花的香气与颜色之美。
颔联“汉殿迎仙红照辇,秦楼吹月露沾衣”,运用了历史典故,将凤仙花的美与古代宫殿、仙人相联系,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红光映照在宫殿上,仿佛迎接仙人的到来;月光下的秦楼,露水沾湿衣裳,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
颈联“绣苞烂熳金茎舞,花翼缤纷彩雾飞”,进一步描绘了凤仙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绣制的花苞绽放,如同金色的茎杆在舞蹈;缤纷的花朵在彩雾中飞舞,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花海所包围。
尾联“今日雕虫谁解赋,草玄亭畔梦应稀”,表达了对当今时代文采不足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凤仙花美好却难以言表的遗憾。在草玄亭旁,或许只有梦境才能捕捉到凤仙花的全部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凤仙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人文情怀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