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冰崖寄韵问注西铭

勘破西铭识本真,添来注脚又重新。

父天母地元同体,物与民胞总是春。

放荡异端黄老佛,纷争战国楚齐秦。

要知俯仰皆无愧,请向圣贤求事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深刻理解了《西铭》的本真含义,添加新的注解后又重新审视。
如同天地父母本为一体,万物与人民都如同兄弟,永远充满生机和温暖。
摒弃异端思想如黄老佛学,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间的纷争不再。
要知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问心无愧,就应向圣贤学习如何对待亲人。

注释

勘破:深刻理解。
西铭:古代儒家经典著作。
识:认识。
本真:本质或真实意义。
添来:增加。
注脚:对文本的注释或解释。
又重新:再次。
父天母地:比喻天地的创造者。
元同体:根本上是一体的。
物与民胞:万物与人民如同同胞。
总是春:永远充满春天般的生机。
放荡:不受约束。
异端:非主流或偏离正统的思想。
黄老佛:指道教中的黄帝和老子思想,以及佛教。
纷争战国: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
楚齐秦:战国时期的三个重要国家。
要知:要知道。
俯仰:指时间的流逝,也指人的生活状态。
无愧:没有愧疚。
请向:请求向。
圣贤:品德高尚的人。
事亲:孝顺父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何梦桂所作,名为《答杨冰 崖寄韵问注西铭》。诗中流露出对古籍的深入研究和鉴赏,以及对宇宙万物、天地人伦关系的哲学思考。

"勘破西铭识本真,添来注脚又重新。"

这里的“西铭”可能指的是古代某部重要典籍,如《尚书》中的“西伯戡”等。而“勘破”则表示深入解读和研究,“识本真”是认识到其原本真意。后半句表达了作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注释,并进行了重新的整理。

"父天母地元同体,物与民胞总是春。"

这两句诗展现了一种宇宙观和生态观念。这里用“父天母地”比喻自然界,是一种道家思想的表达,认为万物都是由天地所生,故而“元同体”,即本质上是一致的。而“物与民胞”则意味着万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共生的关系。最后,“总是春”可解为在这样的和谐关系中,万物都能得到滋养,永远处于生长的状态。

"放荡异端黄老佛,纷争战国楚齐秦。"

这里“放荡异端”意味着对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进行讨论与批判。“黄老”指的是道家和老子哲学,而“佛”则是佛教的代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诸多争斗,包括战国时期楚齐秦等国家间的纷争,以及不同哲学思想之间的辩论进行反思。

"要知俯仰皆无愧,请向圣贤求事亲。"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时刻都能够无愧于心,做到正直不阿。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先贤圣人智慧的尊崇和向往,愿意通过学习他们的教诲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求得心灵上的亲近感。

整首诗展示了何梦桂在学术研究、哲学思考和个人修养方面的深厚造诣。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赓曾省斋旧题凤翔空壁

沧溟陵陆起黄埃,荐福碑惊半夜雷。

玄鹤归迟生墓草,白鸥飞尽上矶苔。

寒泉辱井留脂水,黑土夷陵出烬灰。

往事兴亡浑一梦,高名千古党碑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道汾阳不及访逢原蒙寄诗次韵

浮槎曾误客星占,屐齿空传遍好山。

弱水方壶三万里,武夷玉女九重关。

蹇驴有径穿花外,短棹无人出苇间。

不是钟山真勒驾,自惭松桂莫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感兴

剩得田园归去来,江南两度见黄梅。

轩窗有侣馀松竹,墙壁无人半藓苔。

独抱丹心徒自苦,相逢白首不须哀。

人间万事不可极,一梦蘧蘧心已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感兴(其一)

坐断乾坤老一窝,修篁翠袖自婆娑。

半生梦觉青山在,万世期长白日过。

云影对人閒里好,禽声入耳静边多。

舞雩不是真狂者,乐上心来可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