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五七)

有人畏白首,不肯舍朱绂。

采药空求仙,根苗乱挑掘。

数年无效验,痴意瞋怫郁。

猎师披袈裟,元非汝使物。

形式: 古风 押[物]韵

翻译

有人害怕老去,不愿放弃官职。
一味寻找长生不老药,胡乱挖掘草药根茎。
多年无效果,仍固执地怒火中烧。
猎人穿上僧衣,其实并非为了役使你。

注释

畏:害怕。
白首:年老。
舍:放弃。
朱绂:古代官员的红色印绶,象征官职。
采药:寻找草药。
空:徒然,没有结果。
求仙:寻求长生不老。
根苗:草药的根茎。
无效验:没有成效。
痴意:顽固的想法。
瞋怫郁:愤怒和沮丧。
猎师:猎人。
披:穿。
袈裟:僧侣的服装。
元:本来。
汝: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执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这种执着态度的批判或自嘲。开篇“有人畏白首,不肯舍朱绂”表明有些人害怕变成满头白发,却又不愿放弃对美好生活(朱绂,可能指的是红色装饰或者是财富和地位)的追求。

接着,“采药空求仙,根苗乱挑掘”则形象地描写了这种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过程,是如何在自然中寻找仙草,但实际上却是在无知或盲目中进行,反而破坏了大自然。

“数年无效验,痴意瞋怫郁”表达了一种失望和挫败的情绪,因为长时间的努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却让人感到愚蠢、焦虑和压抑。

最后,“猎师披袈裟,元非汝使物”则是对这种追求方式的一种反思,可能是在暗示那些自称能够指导人们如何成为仙人的“猎师”,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能力,是不值得信赖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老人长生不老追求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哲理,即在面对自然规律时,人的努力应当有度,过分的执着往往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五八)

昔时可可贫,今朝最贫冻。

作事不谐和,触途成倥偬。

行泥屡脚屈,坐社频腹痛。

失却斑猫儿,老鼠围饭瓮。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五九)

我见世间人,堂堂好仪相。

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

欠负他人钱,蹄穿始惆怅。

个个惜妻儿,爷娘不供养。

兄弟似冤家,心中长怅怏。

忆昔少年时,求神愿成长。

今为不孝子,世间多此样。

买肉自家噇,抹觜道我畅。

自逞说喽啰,聪明无益当。

牛头努目瞋,出去始时向。

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

罗汉门前乞,趁却闲和尚。

不悟无为人,从来无相状。

封疏请名僧,䞋钱两三样。

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

汝无平等心,圣贤俱不降。

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顶礼无所著,我师大法王。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六○)

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

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

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

你若不信爱,相逢不相遇。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六一)

余家有一窟,窟中无一物。

净洁空堂堂,光华明日日。

䔫食养微躯,布裘遮幻质。

任你千圣现,我有天真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