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三适三首(其一)旦起理发

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

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

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

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

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騣。

雕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

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

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海洋般的睡眠自然流转,向着明亮的皇宫涌去。
太阳升起,露水还未干,茂盛的松树上覆盖着薄霜。
岁月如梳,陪伴我已久,牙齿稀疏间吹过清风。
这使我耳目一新,万物的气息畅通无阻。
年轻人沉溺于睡眠,早朝总是匆忙赶路。
抓挠不止,却仍觉困倦,头巾沉重仿佛难以承受。
这和驾驭疲惫的马匹有何不同,满身沙尘如同囚犯。
华丽的马鞍在月下响起,其实与枷锁无异。
解脱遥不可及,枯柳般的希望难寻。
谁能写下这份乐趣,赠予腰佩金银的老者。

注释

安眠:深深的睡眠。
黄宫:明亮的皇宫。
晞:干。
郁郁:茂盛的样子。
清风:清凉的微风。
万窍:万物的孔窍。
嗜睡:过度的嗜好睡眠。
冠巾:头巾。
风騣:马的鬃毛,这里象征旅途劳顿。
杻械:枷锁。
腰金翁:腰间挂着金银的人,指富贵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清晨起床、梳洗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哲思的诗。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早晨图景:浩瀚的大海在自行其道,朝阳照耀着皇宫;露珠尚未干涸,松树间弥漫着微薄的霜气。老树与诗人久处,稀疏的齿缝中蕴含着清新的风。这样的景致令耳目一新,心灵也变得通透无阻。

然而,诗人的心境并非全是对自然之美的单纯欣赏,他还表达了对生命态度的思考。在年轻时,人往往苦恼于过多的睡眠,匆忙地迎接每一个早晨;而现在,即便爬上高处也难以得到满足,困顿之感已经如同重压在身。诗中所提到的“服辕马”、“雕鞍响珂月”等意象,则是对自由和束缚的隐喻。解脱与自由似乎遥不可及,就像枯柳难寻。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谁能将这份内心的喜悦通过书写传达给他人呢?“献与腰金翁”一句,既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是对无法完全表达之苦恼的一种抒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早晨的生动画面,更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谪居三适三首(其二)午窗坐睡

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馀寿。

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谪居三适三首(其三)夜卧濯足

长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

云安市无井,斗水宽百忧。

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鸺鹠。

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

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

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

明灯一爪剪,快若鹰辞鞲。

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气浮。

土无重膇药,独以薪水瘳。

谁能更包裹,冠履装沐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

使君置酒莫相违,守舍何妨独掩扉。

静看月窗盘蜥蜴,卧闻风幔落伊威。

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

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朝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子由浴罢

理发千梳净,风晞胜汤沐。

闭息万窍通,雾散名乾浴。

颓然语默丧,静见天地复。

时令具薪水,漫欲濯腰腹。

陶匠不可求,盆斛何由足。

老鸡卧粪土,振羽双暝目。倦马?风沙,奋鬣一喷玉。

垢净各殊性,快惬聊自沃。

云母透蜀纱,琉璃莹蕲竹。

稍能梦中觉,渐使生处熟。

《楞严》在床头,妙偈时仰读。

返流归照性,独立遗所瞩。

未知仰山禅,已就季主卜。

安心会自得,助长毋相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