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九月不雨至巳年三月穑事去矣今夕辄复霈然喜甚卧作此诗

老去生涯白木镵,脱逢艰食更何堪。

春深野色忧年恶,夜半檐声觉雨甘。

睡外莫听泥活活,想中已睹麦含含。

明朝竹径添幽事,玉版堂头作小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和自然界的不顺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雨水降临后的喜悦之情。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联“老去生涯白木镵,脱逢艰食更何堪”,开篇即道出诗人年岁已高,生活艰辛,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白木镵”象征着简陋的生活工具,暗示了生活的贫困与艰难。诗人以“脱逢”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状态,而“更何堪”则直接抒发了对生活重压的无奈与痛苦。

颔联“春深野色忧年恶,夜半檐声觉雨甘”,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春天的深浓绿意与野外的景色,本应是生机勃勃的象征,但诗人却因担忧来年的收成而感到忧虑。夜晚檐下的滴水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甘霖的预兆,带来了希望与喜悦。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颈联“睡外莫听泥活活,想中已睹麦含含”,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受。在梦中,诗人似乎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麦田里一片金黄,而现实中的雨声却让他难以入眠,只能听着泥土的湿润声。这里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对当前困境的无奈。

尾联“明朝竹径添幽事,玉版堂头作小参”,展望未来,诗人想象着第二天清晨竹林小径上的宁静与幽美,以及在玉版堂中静心参悟的场景。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心灵平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余舍弟既到有作

武陵仓卒记他时,我独南翔子北飞。

觑过几多归后事,相看仍是别时衣。

匪躬老矣惟心在,便腹依然但发稀。

尚有苦吟三十载,与君同饱蜀山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收景初贬所书

信断常怀信断忧,得书还有得书愁。

未应宿业都相似,总为饶声不肯休。

见说胸中养云梦,莫将皮里贮阳秋。

而翁有道知兴废,不患无词诣播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勾景山见寄韵

此生正坐不知天,岂有豨苓解引年。

但觉转喉都是讳,就令摇尾有谁怜。

腰金已付儿曹佩,心印还当我辈传。

他日乘车来问道,苇间相顾共攀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夜闻蜑户叩船作长江礧欣然乐之殊觉有起予之兴因念涪上所作招渔父词非是更作此诗反之示舍弟端孺

当年无奈气狂何,醉檄涪翁弃短蓑。

晚落炎州磨岁月,欲从诸蜑丐烟波。

与君共作长江礧,况我能为南海歌。

身世即今良可见,不应老子尚婆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