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首句“雨过鹧鸪啼歇”,以雨后鹧鸪的啼鸣声停歇,营造出一种雨后的清新与宁静,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接着,“日斜猿兕声高”一句,通过夕阳下猿猴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静谧氛围,同时也暗含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与不息。
“湖上长烟漠漠,山中古寺迢迢”两句,将视线从低处的湖泊转向高处的山脉,长烟弥漫的湖面与远处古寺的轮廓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深邃,也隐喻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漠漠”和“迢迢”两个词,分别形容烟雾的广阔与寺庙的遥远,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人立东皋清眺,帆归西浦寒潮”则将视角拉回人间,描绘了一个人站在广阔的田野上远眺,以及远处船只在寒冷江潮中缓缓归航的场景。这两句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孤独与思考,也反映了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深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