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罢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

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

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

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

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

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

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

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

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

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

华严有馀帙,默坐心自读。

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

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

犹恐堕声闻,大愿勤自督。

形式: 古风

翻译

被流放的人内心充满忧虑,多年未曾沐浴。
我的头发虽然干净,但身体污垢需要清洗。
命运起伏本由天定,愤怒和怨恨又能向谁倾诉?
破旧的茅屋接纳我病弱之躯,粗茶淡饭填饱空虚的肚子。
虽然形体瘦弱,但气血依然旺盛。
微弱的阳光穿透九重大地,斑斓色彩映入双眸。
我如同一堆干柴,坚韧如温润的美玉。
长时间的斋戒虽然洁净,偶尔也需沐浴洗涤。
用石泉洗净毛巾,土锅煮食桃竹蔬果。
南窗下的时光未改,困倦躺下越觉深沉。
《华严经》还有许多篇章,静坐时默默诵读。
世间尘埃忽然消散,佛法世界一片清明。
仿佛仰山老翁,想向沩山和尚请教佛法。
仍怕落入声闻之境,大愿坚定,自我督促修行。

注释

逐客:被流放的人。
幽忧:深深的忧虑。
洗沐:洗澡、沐浴。
栉:梳子。
颠隮:命运的起伏。
愤恨:愤怒和怨恨。
茅檐:破旧的茅屋。
枵腹:空虚的肚子。
癯瘁:形容人瘦弱憔悴。
阅:经历、度过。
华严:佛教经典《华严经》。
默坐:静静地坐着。
瞩:注视、关注。
仰山翁:指佛教中的仰山和尚。
沩叟:指沩山和尚。
声闻:佛教中指只听到佛法而未能深入理解的人。
大愿:宏大的志愿或愿望。
督:监督、督促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浴罢》,诗人以个人的沐浴经历为切入点,展现了内心世界的独白和哲思。首句“逐客例幽忧”,寓言自己被贬谪的境遇,心境抑郁;“多年不洗沐”则强调生活的艰辛。接下来,诗人通过“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表达对洁净的追求,暗含对精神净化的渴望。

诗人感慨“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暗示命运多舛,无人可诉。在简陋的环境中,“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生活虽然清苦,但诗人仍能感受到生命的充实。他自嘲“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表明虽身体瘦弱,但精神饱满。

沐浴之后,诗人享受着“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的宁静,感觉自己如同“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既有坚韧,又有内在的温度。他通过“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坚守,又通过“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描绘出简朴的生活画面。

最后,诗人沉浸在阅读经典中,达到“华严有馀帙,默坐心自读”的境界,尘世烦恼消散,心灵法界澄明。“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借用禅宗典故,表达对超脱世俗、寻求智慧的决心,同时又担心自己落入声闻之境,因此“大愿勤自督”,保持警醒。

总的来说,《浴罢》是一首借洗澡这一日常小事,抒发内心世界变化与追求的精神诗篇,体现了苏辙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坚韧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留题仙都观

道士白发尊,面黑岚气染。

自言王方平,学道古有验。

道成白昼飞,人世不留窆。

后有阴长生,此地亦所占。

并骑双翔龙,霞绶紫云襜。

扬扬玉堂上,与世作丰歉。

形式: 古风

病中贾大夫相访因游中宫僧舍二首(其一)

江城寒气入肌肤,得告归来强自扶。

五马独能寻杜老,一床深愧致文殊。

体虚正觉身如幻,谈剧能令病自无。

明日出门还扰扰,年来真畏酒家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秦虢夫人走马图二绝(其一)

秦虢风流本一家,丰枝秾叶映双花。

欲分妍丑都无处,夹道游人空叹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积雨二首(其一)

山雨无时歇,江波上岸流。

泥深未免出,桥断更堪忧。

房浅邻糟瓮,宵寒揽絮裘。

朝来势未已,归路恐操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