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白沙先生

独坐桂花边,清香杳杳燃。

夜深山寂寂,明月满西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自坐在桂花树旁,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周围环境的寂静与月光的洒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独坐桂花边”,简洁明了地勾勒出诗人的位置和所处的自然环境,桂花的香气为这个场景增添了几分雅致和温馨。桂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清雅的象征意义,此处不仅渲染了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远。

次句“清香杳杳燃”,“杳杳”一词用得巧妙,既形容了桂花香气的悠长深远,又带有一丝神秘莫测之感,仿佛香气在空气中飘散,却又难以捕捉,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里的“燃”字,或许并非指实际的燃烧,而是形象地表达了香气弥漫、持续不息的状态。

第三句“夜深山寂寂”,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静谧。夜晚的深沉与山林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氛围。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也为下文的抒情铺垫了基础。

最后一句“明月满西川”,将画面推向高潮。一轮明月洒满西川,不仅照亮了四周,也映照出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澄明。月光下的景象,既美丽又富有诗意,与前文的桂花香、山间寂静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而美好的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一首心灵的颂歌,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宁静与美好。

收录诗词(2)

袁金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时从陈献章游。嘉靖间隐居乡中,年八十馀卒。事见明万历《广东通志》卷六六

  • 号:西川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广西宝林寺

宝林之水似曹溪,今日传来转到西。

自古一花开五叶,到头结果要人为。

形式: 七言绝句

治平寺

一簇珠林涵碧海,浑如弱水浸蓬莱。

月明禅榻清无际,露冷菩提绝点埃。

洗钵梵扬龙已伏,寒松烟暝鹤归来。

座中诗客多题品,醉墨淋漓洒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治平寺

治平禅寺此重临,风景无殊昔与今。

日映鲸波环宝地,洲联鹭渚曜珠林。

古藤绕壁连僧舍,老树迎风起梵音。

塔纪慈恩遗事在,胜游谁继杜陵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超真观(其一)

珠宫高倚翠微寒,叠阁回廊眼界宽。

迤逦近山连远岫,悠扬碧水接清澜。

花香映日薰兰榭,天籁随风起石坛。

兴罢酒酣归路暝,道人相送出林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