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陈宝琛所作,题为《题可庄楷书册子》。诗人以书法艺术为主题,通过对可庄楷书册子的描绘,展现出对艺术才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首句“连房共砚十三春”,描绘了长时间以来与书法相伴的生活,暗示了作者与书法深厚的情感纽带和技艺积累。接下来,“惯见官奴写洛神”暗指书法家技艺高超,如同古代宫中侍女书写洛神赋般流畅自如。
“再过旧庐馀落日”描绘了诗人回顾过往时光,夕阳西下,旧居依旧,引发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坐怜东海几扬尘”则寓言世事如海,人事沧桑,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感叹。
“雕虫何损擎天手”一句,将书法比作微不足道的小事(雕虫小技),而称赞可庄的才情足以支撑起伟大的人格。“乘鹤难留阅世身”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变迁,即使有超凡才艺,也无法抵挡岁月的流转。
最后两句“长有青箱珍片羽,忠廉三叶未为贫”寄寓了对可庄书法作品的珍视,认为其价值超越物质,忠诚廉洁的精神更为宝贵,即使生活简朴,也不乏精神富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书法艺术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体现了陈宝琛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个人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