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拾遗旧隐

林下茅斋已半倾,九华幽径少人行。

不将冠剑为荣事,只向烟萝寄此生。

松竹渐荒池上色,琴书徒立世间名。

白杨风起秋山暮,时复哀猿啼一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山下的草屋已经倾斜,通往九华山的小路少有人行走。
我不把戴冠佩剑视为荣耀,只想在这清幽的藤萝中度过余生。
松竹逐渐覆盖了池塘边的景色,琴书的名声徒有虚名在世间流传。
秋风吹过白杨树林,傍晚的山中传来哀伤的猿猴叫声。

注释

茅斋:简陋的草屋。
九华幽径:通往九华山的隐秘小路。
冠剑:古代官员的帽子和剑,象征荣誉。
烟萝:藤萝,代指隐居生活。
松竹: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
池上色:池塘边的景色。
琴书: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
世间名:世间的名声。
白杨:秋天常见的树种。
哀猿:哀鸣的猿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林下茅斋已半倾"表明诗人所居之处已经有些年久失修,环境宁静而又略显荒凉。"九华幽径少人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冷清与偏僻,只有少数行者会踏足这片区域。

"不将冠剑为荣事"表明诗人对功名利禄并不在意,而是选择了与世俗切割的生活。"只向烟萝寄此生"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坚持和满足,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寄托于这平淡而宁静的环境中。

接下来的"松竹渐荒池上色"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池塘四周的松竹因为少有人迹而显得有些荒芜,但却也因此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野趣。"琴书徒立世间名"则表明诗人虽然在世俗中留下了一定的声名,但这些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最后两句"白杨风起秋山暮,时复哀猿啼一声"则通过白杨树在秋风中的飘摇和远处传来的哀猿啼叫声,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有些孤寂的氛围。这也许是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一种感受,或是对世俗生活中他所放弃之物的一种回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收录诗词(1)

胡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形式: 押[真]韵

屏翳驱云结夜阴,素花飘坠恶氛沈。

色欺曹国麻衣浅,寒入荆王翠被深。

天上明河银作水,海中仙树玉为林。

日高独拥鹴裘卧,谁乞长安取酒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下第

翰苑何时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戏妻族语不正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