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有感(其一)》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生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首句“无规模处是规模”,以反常设问的方式,揭示了真正的“规模”并非外在形式的规整,而是内在精神的自由与无限。这里的“规模”可以理解为规则、框架或限制,而“无规模处”则意味着突破常规、超越束缚,展现出一种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这种境界并非完全放任,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如同在百尺楼台的建造之初就已预见其最终的宏伟与和谐。
次句“百尺楼台定在初”,进一步阐述了前句的意旨。在建筑学中,“百尺楼台”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宏伟建筑,而“定在初”则强调了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性。这不仅指物理空间的设计,更暗含了对人生规划、艺术创作乃至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在开始阶段就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后续的发展中不断积累、完善,最终达到理想的高度。
后两句“若待美材还少斲,旁观应笑是模糊”,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追求完美的过程。这里,“美材”比喻为优秀的资源、人才或是理想的条件,而“少斲”则是指适度的雕琢与加工,以达到最佳状态。如果过分追求完美,反而可能导致过度修饰,失去了原本的自然与真实,旁观者或许会因此而感到困惑或不理解。这句话提醒人们,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也要保持谦逊与适度,避免陷入形式主义或过度复杂化的陷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规模”、“楼台”、“美材”等形象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人生、艺术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在精神的自由与超越、正确规划的重要性以及适度与真实的珍贵。它不仅富有哲理,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世界的独特洞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