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翁隐处何潇洒,竹屿南头凤丘下。
守道偏将谷口人,养拙应同汉阴者。
而今发白老丘樊,带经也或究微言。
生平不梦五陵道,嘉遁羞过七贵门。
世人未解此翁意,此翁心迹孤云是。
低头不肯揖陈蕃,食力何曾愧徐稚。
脱略凡机无世情,幽人野鹿伴经行。
秋风别墅黄花酒,夜火山厨绿芋羹。
有时濯足苔溪晚,放犊寒陂不知远。
几片青山荷蒉歌,半林落叶同僧饭。
盘石悬萝地更偏,独携高兴寄秋田。
且喜琴书应有托,蔡邕虽老仲容贤。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渴莫饮污渠水,饥莫食衰草根。
孟诸桃林春正绿,洞庭笠泽多清源。
五侯枥上皆骢马,笑杀田翁事耕稼。
阴山劲卒气偏豪,几日销兵卖宝刀。
群行聚散无迹远,遥望长洲日将晚。
不闻宁戚歌,不见百里奚。
猛虎当头向前去,空村尚有绿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