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屏谦师,并引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道士清晨走出南屏山,来点茶艺精湛的手法。
忽然发现午时杯中茶渍如兔毫斑点,倒像春天酿的鹅儿酒。
天台山的茶花之美世人未曾目睹,如玉川子那样的风雅之事现今哪里还有呢?
先生有意续写《茶经》这部经典,这将使老谦的名字永垂不朽。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这里可能指的是精通茶艺的道士。
晓:清晨。
南屏山:地名,可能指某个著名的产茶之地。
三昧手:指高超的茶艺手法。
午盏:午时的茶杯。
兔毛斑:形容茶汤上细小的白色泡沫,像兔毫一样。
春瓮鹅儿酒:比喻茶汤醇厚如春酿的鹅儿酒。
天台乳花:天台山的茶花,也可能指茶汤上的白毫。
世不见:世间已不多见。
玉川风腋:玉川子(卢仝)的典故,形容高雅的品茶风度。
续《茶经》:续写陆羽的《茶经》这部茶学著作。
老谦:对道士的尊称,可能指这位道士的名字叫谦。
名不朽:名声流传后世,永不磨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南屏山茶的描写和对友人谦师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品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道人晓出南屏山”一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开了全诗的情景。"来试点茶三昧手"则透露出一种禅意,茶与禅在宋代文化中有着不解之缘,这里暗示了品茶的艺术性和宗教性的结合。

“忽惊午盏兔毛斑”一句,用鲜明生动的画面描绘出茶叶的颜色和形态,"打作春瓮鹅儿酒"则将茶比作美酒,不仅在于味道上的享受,更有超凡脱俗之意。

“天台乳花世不见”一句,通过对传说中美丽景象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寻觅的感慨。"玉川风腋今安有"则将南屏山的茶叶比作稀有的珍宝,既肯定了其价值,也暗示了一种时代的无常。

“先生有意续《茶经》”一句,表明谦师对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崇,可能有意继续古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这是对茶学传统的一种尊重与发扬。"会使老谦名不朽"则是诗人对朋友续写茶书能够流芳百世的殷切期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写南屏山之行和品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发扬。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一)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二)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三)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鴃舌问三苏。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向君王乞镜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四)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