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而非"利登"所作。以下为鉴赏内容:
首先,整个诗篇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超脱的心境。开篇“日月换飞涧,风雨老孤松”两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观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孤松在风雨中依然屹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接下来,“千岩万壑秋重,白气接长空”则展现了一个深秋的山水景色,沉郁而又辽阔。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无尽变化和永恒性的感悟。
“一笑掀髯徐起,苍佩腰间相照,犹自涌晴虹”几句,透露出诗人的超然态度,他在山水之间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掀髯"形象生动,显示出诗人心中的喜悦与释然。
“桑海几番覆,人尚醉春风”两句,则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于生命如同春风般易逝的无奈。这里的“桑海”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传说,即大禹治水时,大地曾多次变迁,桑林化为大海。
“横白石,结绿绮,送飞鸿。十年梦事消歇,长剑吼青龙”几句,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和超越尘世的勇气。“横白石”、“结绿绮”都是静谧而淡远的画面,而“送飞鸿”则是对往事的回忆与放逐。"十年梦事消歇"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种种经历的释然和接受,"长剑吼青龙"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勇敢面对。
最后,“却笑人间多事,一壳蜗涎光景,颠倒死英雄。云日空濛里,玉鹤任西东”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历史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却笑人间多事”显示出诗人的豁达,“一壳蜗涎光景”则是对过往繁华景象的回忆,而“颠倒死英雄”则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叹息。"云日空濛里,玉鹤任西东"则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他在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沧桑和生命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豁达明理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