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妙高台上的古寺环境与对苏东坡遗像的敬仰之情。首句“四面清临水”描绘出妙高台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接着“台幽古寺偏”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古朴与幽静,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大文昭日月,遗像肃山川”两句,赞美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如同日月般照耀千古,他的形象在山川间显得庄严肃穆,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文人的崇高敬意。接下来,“丹荔还堪食,青苗不易蠲”则通过具体的物象,如可以食用的红荔枝和不易减免的青苗赋税,隐喻了苏东坡在世时的民生关怀与政绩,以及后人对其治国理政能力的怀念。
最后,“若非遭远谪,能得此閒缘”表达了如果苏东坡没有被贬谪到远方,或许就无法享受到这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生活,暗含了对苏东坡命运的感慨与对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高洁品质的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妙高台环境的描绘和对苏东坡遗像的敬仰,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向往与崇敬,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