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常纪所作,名为《介休郭有道墓》,通过对郭有道墓前中郎碑和幼妇词的描绘,以及对郭有道本人品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中郎碑版照当时”,以“中郎”指代郭有道,通过“碑版”这一物象,形象地描绘了郭有道生前的荣耀与影响,仿佛他的事迹和精神在碑文上熠熠生辉,照亮了那个时代。这句诗不仅赞美了郭有道的历史地位,也暗示了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次句“立石争镌幼妇词”,进一步描述了郭有道墓前的情景。这里的“幼妇词”可能是指与郭有道有关的传说或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于郭有道及其事迹的传颂与怀念。通过“争镌”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郭有道的敬仰之情,即使在墓碑上刻下他的故事,也是为了永远铭记这位历史人物。
第三句“谁似先生无愧色”,直接表达了对郭有道高尚品德的赞美。这句话意味着在众多历史人物中,唯有郭有道能够无愧于心,展现出真正的道德风范。这种赞美不仅仅是对郭有道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一句“斜阳下马拂残碑”,以一幅宁静而肃穆的画面收尾。夕阳西下,诗人骑马来到郭有道的墓前,轻轻擦拭着残破的碑文。这一动作既是对郭有道的纪念,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即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不仅展现了郭有道墓前的景象,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道德风范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