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菊

赏秋已少客来过,一霎秋光感逝波。

佳色阑珊留蝶梦,落英狼藉唱骊歌。

白衣人到离情绕,玉质枝残别恨多。

帘卷西风花落尽,古松犹自耸岩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此诗《饯菊》由清代诗人秦廷璧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菊花将谢,诗人独赏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离愁别绪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赏秋已少客来过,一霎秋光感逝波”开篇即点明主题,秋日赏菊之时,已鲜少有宾客来访,这不仅反映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孤独感,也暗含了对时光飞逝的深深感慨。

颔联“佳色阑珊留蝶梦,落英狼藉唱骊歌”进一步深化情感。佳美的菊花色彩渐淡,仿佛在留恋着过往的梦境;而花瓣凋零散落,如同骊歌响起,预示着离别的哀伤。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为丰富。

颈联“白衣人到离情绕,玉质枝残别恨多”则将情感聚焦于人物。白衣人(可能象征着即将离别的友人)的到来,环绕着离别的愁绪;而菊花枝条上的玉质花瓣,虽已残破,却蕴含着深深的别恨。这一联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强化了离别之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帘卷西风花落尽,古松犹自耸岩阿”以景结情,收束全诗。西风吹动帘幕,菊花已全部凋零,唯有古松依然挺立在山岩间。这一景象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呼应,也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永恒不变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饯菊》一诗通过对秋日赏菊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别、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情感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39)

秦廷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石甫叔

玉楼赴召太匆匆,一线难延恨未穷。

好月不圆成谶语,微云共话想清风。

于今弥觉多情苦,此后愈知世事空。

苦海无边欣解脱,劝君莫再忆寰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哭晴庚岳父四首(其一)

天然骨骼本孤高,耿介心情怀节操。

数载驱驰耽客况,毕生怀抱托离骚。

功名竟为儒冠误,生计都从铁砚叨。

剩有一编遗稿在,不随岁月去滔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哭晴庚岳父四首(其二)

身似人间一野鸥,胸怀冷淡品兼优。

生涯早被饥寒逼,风味还于笔墨求。

冰雪练成奇骨峻,年华逝去素心愁。

凄凉千种都消歇,无意荣名实寡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哭晴庚岳父四首(其三)

遥想吟魂宛在形,霎时竟已赴幽冥。

多才易惹天公忌,绝俗当为后辈型。

彩笔真堪追李白,扁舟独自载樵青。

河干分手成长别,梦里何曾一降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