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三)

女娲炼采石,遂补西北天。

愚公负太行,山岳东南迁。

天倾亦可补,地险亦可平。

人心终屼嵲,何乃莫救焉。

惜哉大宗师,枉司炉炭权。

真宰不可问,俯仰心茫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清代赵由仪的《感遇(其三)》以女娲补天和愚公移山的神话传说为引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困境的感慨。首两句通过女娲炼石补天和愚公改变地貌的壮举,象征着人们对于改变命运和环境的渴望与努力。接着,诗人指出即使天倾地险这样的自然灾难尚且可以弥补和平衡,然而人心的困厄为何却难以救治,流露出对人心冷漠和社会不公的忧虑。

"大宗师"暗指有权力者,诗人惋惜他们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徒然掌握着改变命运的力量("司炉炭权")。"真宰不可问"表达了对主宰命运的神秘力量无法触及的无奈,而"俯仰心茫然"则揭示了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迷茫和无助。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神话故事批判现实,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和个人精神救赎的深深关切。

收录诗词(7)

赵由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乾隆六年举人。五岁涉经传《史》、《汉》,人称奇童。工诗。卒年二十三。有《渐台遗草》

  • 字:山南
  • 籍贯:江西南丰

相关古诗词

丁卯寒食前一日汪辇云滕王阁分赋

萧然怀抱欲悲秋,古树荒烟出荻洲。

如此山川常作客,平生心事在登楼。

文章有气精魂在,牛斗无光剑影愁。

不尽天涯今日意,江风吹尔秣陵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黄婆洞流月池

阴厓白日寒,飞瀑散云雾。

可惜水晶帘,流向人间去。

形式: 五言绝句

秋日西城远眺

荒邑西风触树鸣,出门延首向西行。

白云村落半明灭,黄叶人家时雨晴。

城角又催临暮调,野春闲送隔溪声。

登台我亦悲秋客,作赋长余宋玉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夷门

夷门驻马立踟蹰,烈士遗踪尚有无。

公子若非虚左骑,侯生祇合老穷途。

风吹汴水孤村暗,木落秋城塞雁呼。

日暮荒原何处望,千年颈血洒平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