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其一)鹭于飞

沧洲开晚景,莽苍更依稀。

有鹭从中起,于天尽处飞。

数丝风冉冉,一片雪晖晖。

外路迷乡国,天风起我衣。

远游寻鹤侣,近不为鱼肥。

西塞山边雨,渔蓑独自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辽阔景象,以鹭鸟的飞翔作为主要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沧洲开晚景”,点明地点与时间,沧洲即水边之地,晚景则暗示夕阳西下,天色渐暗。接着“莽苍更依稀”一句,通过“莽苍”形容广阔的视野,而“依稀”则透露出景色的朦胧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

“有鹭从中起,于天尽处飞。”这两句直接描绘鹭鸟的活动,鹭鸟从水面升起,在天边自由翱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鹭鸟的形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数丝风冉冉,一片雪晖晖。”这两句进一步描写环境,微风轻拂,如同细丝般温柔,而远处的天空则映照着一片雪白的光辉,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外路迷乡国,天风起我衣。”诗人借风起衣动,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远游寻鹤侣,近不为鱼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游天地,远离世俗的诱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纯净。

“西塞山边雨,渔蓑独自归。”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雨中渔人独自归家的画面,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呼应,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西塞山的雨,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挑战,而渔人的独归,则寓意着在风雨之后的平静与自我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理想与故乡的深深眷恋。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是宋末元初时期文人情怀的体现。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秋景(其二)鹭于飞

鹭闲如可语,飞去复何图。

但见振兮振,不知于此于。

难令公子浊,似是列仙癯。

近逼孤云小,遥看点雪无。

沧洲何尔我,白发自江湖。

风雨鱼歌外,玄真逝与俱。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秋景.时菊委严霜

论菊何心傲,生时失众芳。

未须多晚节,政似委严霜。

北地飞飞击,东篱冉冉黄。

屑冰和露下,薄命有谁当。

客去重阳远,花寒一夜长。

朝来有佳色,未放早梅香。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秋景.江动月移石

石是龙眠处,终无石可扛。

未应江动月,自是月移江。

本似岷山雪,今为岭表泷。

是谁惊兔杵,失却钓鱼矼。

投渚天为碎,蹲磻影忽双。

桂轮无侧匿,眼眼似窥窗。

形式: 排律 押[江]韵

秋景.日出篱东水

雨以田为壑,疏篱野水中。

忧天沈到底,有日出其东。

或谓扶桑巧,谁知梦峡空。

勿朝蓬海白,满眼菊花红。

屐响初来客,墙暄到老翁。

洗光吾镜曲,一笑弄丸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