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虫吟

翾翾暮光萤,烛举竞飞附。

没身烟焰间,至死终不悟。

日月众所瞻,嗟汝不一顾。

虽有向明心,所从良巳误。

喧喧秋后蚊,白日噆我肌。

我虽病无力,扫扑亦易为。

怜汝营一饱,未得死及之。

且复纵遣去,天运自有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二虫吟》,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诗中通过两种昆虫——暮光中的萤火虫和秋后的蚊子的形象,寓意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与命运的主题。

首句“翾翾暮光萤,烛举竞飞附”描绘了暮色中萤火虫争先恐后飞翔的情景,象征着人们在追求光明与自由时的盲目与执着。接着,“没身烟焰间,至死终不悟”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仍固执于错误选择,直至生命的尽头也不觉醒的悲哀。

“日月众所瞻,嗟汝不一顾”则将目光转向了更为宏大的视角,以太阳和月亮比喻普世的真理与道德,感叹那些迷失自我、忽视普遍价值的人们。接下来的“虽有向明心,所从良巳误”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善良与正确的选择之间的矛盾,指出即便内心向往光明,行动却可能背离了正确的道路。

最后,“喧喧秋后蚊,白日噆我肌”将笔触转向了秋后的蚊子,它们在白天吸食人的血液,形象地比喻了那些在社会上作恶多端、危害他人的小人。诗人对这些“蚊子”的同情与无奈,反映了对弱小者处境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我虽病无力,扫扑亦易为”表明了诗人面对邪恶势力的无力感,但同时也表达了通过行动改变现状的决心。“怜汝营一饱,未得死及之”则体现了诗人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且复纵遣去,天运自有时”最后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尾,暗示了命运自有其规律,无论善恶终将得到应有的报应。

整首诗以昆虫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社会现象的多面性,展现了方孝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郭西精舍士友同宿

淹怀终岁思,幸际清宵会。

情深新喜集,语惬孤愁退。

离居积顽鄙,处下多尤悔。

倦翮谢骞腾,羁踪损贞介。

含悲静自嘅,抱独招群怪。

非子不我遗,斯心复谁赖。

天寒四野寂,云敛疏星大。

霜叶响枯条,水滩咽鸣濑。

振衣逞玄览,妙趣超尘壒。

静溯一气先,虚涵万象外。

林泉皆道情,縻组本天械。

摆落巳遗荣,过从敢辞惫。

祛疑冀闳论,立懦伫明诫。

颓风倘可还,勖德期无懈。

形式: 古风

追次文公先生岁莫燕集韵(其一)

灵台湛无为,一念寂不起。

外物纷相交,飞扬千万里。

哲人善操养,渊澄复山峙。

所期天爵脩,讵以贫贱耻。

岂无华轩客,膏粱饫顽鄙。

道义竟无闻,放浪徒自喜。

滔滔从俗化,悄悄为谁美。

知言世所难,感叹何时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追次文公先生岁莫燕集韵(其二)

贤豪居庙堂,四海为兴起。

时乎有不遇,淳风化闾里。

用为江河流,处作乔岳峙。

所逢异通塞,内省无欣耻。

纷纷夸毗辈,患失诚足鄙。

屈身营所欲,易愠复易喜。

人生贵闻道,外物岂真美。

千载箪瓢生,令闻传不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岁除祭先奉怀家兄次文公先生病中呈诸友韵

日月行不息,我亦少安居。

违家今几何,忽复五载馀。

微官误人事,解令亲者疏。

每思别时语,不见空中书。

及玆岁将阑,感叹正踌躇。

祀先具薄奠,抚巳怀厥初。

觞酒岂云乏,独酌闷难祛。

宁当解组去,御子花间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