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超然的智慧。妙普庵主以“坐脱立亡”开篇,引出“不若水葬”的观点,暗示了对生死的超越与淡然态度。接着,“一省柴烧,二省开圹”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超越生死的实践方式,既节省了物质资源,也避免了传统丧葬的繁琐与浪费。诗人以“撒手便行,不妨快畅”表达了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说,只要心灵得到解脱,生活便是自由而畅快的。
“谁是知音,船子和尚”一句,将话题转向了禅宗中的经典人物——船子和尚,暗含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船子和尚所代表的禅宗精神的敬仰。最后,“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则以渔歌的稀少比喻禅宗精神的传承之难,强调了这种精神的珍贵与不易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生死、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禅宗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