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僧人果上人前往雁山游历的情景,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禅宗修行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禅悟的向往。
首联“雪消山色涨东州,最好天台雁荡游”以“雪消”引出山色的生动变化,点明了季节与地点,表达了对天台山和雁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这两座山峰在中国山水文化中享有盛名,诗人将它们作为理想游历之地,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颔联“背负青天缘鸟道,面承□雨看龙湫”描绘了登山的艰难与壮观景象。诗人想象着僧人果上人背负青天,沿着险峻的山路攀登,面对风雨,却能静观瀑布(龙湫),这不仅展现了登山的艰辛,也暗示了修行者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平静心态。
颈联“深春林麓多金刹,落日江湖自白头”进一步描绘了雁山的春日风光。春天的森林和山麓间点缀着众多佛寺(金刹),夕阳下的江湖则映照着白发老人的形象,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
尾联“石上玉芝应拾得,念吾无物可销愁”表达了诗人对果上人此行的祝福与期待。希望他能在山中找到象征长寿与纯洁的玉芝,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能够找到化解心中愁绪的方法。这一句既是对果上人旅途的祝愿,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山的壮丽景色和禅修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修行智慧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