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五马诸公游西山泛舟待月而归偶作

鸟乌声乐报新晴,起觅邻翁作队行。

爱日葵心倾烂熳,寻春蝶梦去纵横。

人归高屋山逾碧,船到平滩月已生。

客里不谙风景好,欲将此夕并登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鸟儿欢快鸣叫宣告天放晴,起身寻找邻居一起出行。
向阳的向日葵心花朵朵盛开,追寻春天的蝴蝶在花间任意飞翔。
人们归家,高山显得更加青翠,船只停靠,平静的沙滩上月亮已升起。
身处他乡,不熟悉这里的美景,想把今晚的景色一同欣赏,如同登临仙境。

注释

鸟乌:指鸟类。
新晴:雨后放晴。
邻翁:邻居老人。
队行:结伴而行。
爱日:向阳。
葵心:向日葵的花盘。
倾烂熳:盛开得灿烂。
寻春:寻找春天。
人归:人们归来。
山逾碧:山色更显青翠。
船到:船抵达。
月已生:月亮升起。
客里:旅居他乡。
风景好:美丽的景色。
登瀛:登上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春日郊游图景。开篇“鸟乌声乐报新晴,起觅邻翁作队行”两句,通过鸟鸣的声音表达了天气转晴后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户外活动的热情和喜悦之情。

接下来的“爱日葵心倾烂熳,寻春蝶梦去纵横”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阳光和春色的钟爱,以及他追逐春色、与蝴蝶共舞的浪漫情怀。在这里,“爱日葵心”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而“寻春蝶梦去纵横”则是这种向往在现实中的体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喜爱。

中间部分“人归高屋山逾碧,船到平滩月已生”两句,则描绘了一幅人们返回家园、船只抵达河岸的夜晚图景。其中,“人归高屋山逾碧”表明人们在春日郊游后逐渐回返,而“船到平滩月已生”则是时间推移到了夜幕降临,月亮升起的瞬间。

最后两句“客里不谙风景好,欲将此夕并登瀛”,诗人表达了对异乡风光的赞美之情,以及想要与朋友共享这一良宵、一起登高望远的心愿。这里,“客里不谙风景好”说明诗人虽然身处他乡,但依然能欣赏到当地的美丽风光;而“欲将此夕并登瀛”则是对友情和共同体验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游历、自然美景以及朋友间情谊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寄题陈氏尚遐亭

结屋秋荷上,尘心想坐忘。

露凝公子荦,风曳野人章。

浪蕊终无实,多花根不长。

知君有情尚,千柄伫幽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题径川刘子先逸轩

古县溪山里,深轩城郭馀。

地清从近市,朋好亦多车。

云隐寻山屐,风翻插架书。

会看迎鹤版,不独爱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其二)

一麾局促楚江东,时喜邻藩好信通。

坐厌文书朱墨里,静思谈笑圣贤中。

浮瓯小试茶膏白,照眼分尝荔子红。

想见高堂分凫鹜,竞追乐事赏年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其一)

不识威名擅汉廷,云仍今复见材卿。

万家桃李栽培盛,千里妖氛却扫清。

羽扇纶巾聊自适,风声鹤唳已魂惊。

向来雪锷櫜藏地,剩筑诗坛按酒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