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延福寺》由宋代诗人刘涛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唐时贤士今何在”,诗人以“唐时贤士”作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历史的场景中,思考那些曾经在唐朝活跃的杰出人物如今都已不在人世,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更迭。
次句“晋代青松独此存”,诗人将视线转向眼前的自然景物——青松,强调在时间的长河中,唯有自然界的某些事物能够保持其原始状态,不随时间而改变。这里不仅赞美了青松的坚韧与永恒,也暗含着对人类文明与自然相比,易逝与持久之间的对比。
后两句“往事悠悠何处问,金鸡山色又黄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诗人提出“往事悠悠”,意味着过去的种种已经无法追回,无论是个人的经历还是历史的事件,都如同流水般逝去,难以寻觅。接着,“何处问”三字,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追寻无果,增加了诗的哀愁与无奈。最后,“金鸡山色又黄昏”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山色渐暗的画面,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对比,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永恒与人类文明相对脆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