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名为《示辨实》。诗中探讨了辨识正邪、超越世俗观念的主题。首句“一酬一问分宾主”,以酬答问答的形式,形象地描绘了辨识过程中的互动与区分。宾主之分,既指问答双方的角色定位,也暗含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与揭示。
“端的如何辨正邪”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如何准确地区分正与邪。这里的“端的”强调了辨识的精确性和重要性,表达了对正确判断的追求和重视。
接着,“卓尔未能超本际,茫茫难透眼前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卓尔未能超本际”意味着尽管努力尝试超越表面现象,但仍然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或核心,体现了辨识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后句“茫茫难透眼前花”则以“花”为喻,形象地描述了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寻找真相的艰难,暗示了对真理的追求往往伴随着困惑和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求真理的不懈努力。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独到见解,也启示着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探索,不畏困难,以求得真正的智慧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