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荀龙郎中长兴院新葺双清堂

禅宇初无好事名,君来殊欲称高情。

诛茅治屋忘多施,洗竹疏泉得二清。

苦任雪霜凌劲节,静和风月泻寒声。

因知嘉号非虚美,翠拥流环岂易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题王荀龙郎中长兴院新葺双清堂》,通过描绘新建的双清堂周围环境的清雅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首联“禅宇初无好事名,君来殊欲称高情。”开篇点明了双清堂所在之地原本并不以“好事”闻名,但王荀龙郎中的到来却赋予了这里一种高尚的情趣。这里的“高情”不仅指王荀龙郎中个人的高雅情操,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高雅情操的赞赏。

颔联“诛茅治屋忘多施,洗竹疏泉得二清。”描述了建造双清堂的过程。诗人并未强调物质上的奢华投入,而是注重于环境的自然与清幽,通过“洗竹疏泉”使得环境更加清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颈联“苦任雪霜凌劲节,静和风月泻寒声。”进一步描绘了双清堂周围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象。无论是严冬的雪霜还是夏日的风月,都成为了自然界的乐章,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宁静和谐的氛围。

尾联“因知嘉号非虚美,翠拥流环岂易并。”总结了对双清堂的评价。诗人认为给予双清堂“嘉号”的美誉并非空洞的赞美,而是实至名归。这里的“翠拥流环”既是对双清堂周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双清堂本身美好品质的高度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双清堂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王荀龙郎中高尚情操的敬仰。

收录诗词(739)

韩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字:稚圭
  •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75年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四日留监牧张伫职方赏月

待月清商欲半前,欣留嘉客启疏筵。

采萧方释三秋咏,应历从亏一荚圆。

密讶云藏台面柳,静看珠出水中天。

银蟾影里金樽倒,乐过陶琴不上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秋阴未见月

云恼中秋凑月昏,失明疑值老蟾吞。

枉删疏柳延孤影,肯晃芳樽涤醉魂。

好射重阴开六幕,任均馀照及千门。

便从到晓漫天黑,不禁诗家万驷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答前水监王荀龙郎中重九感怀

应厌偏州节物荒,重阳前忍去安阳。

双清易感霜茎怨,三雅难留露蕊芳。

不惜高吟来疾置,尚思衰叟会寒乡。

谁知衣弊京尘客,乃是南宫卧锦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阳二首(其一)

崛起层基正面山,登高疑是出尘间。

一天秋色清吟笔,万蕊寒香发醉颜。

与众且同今日乐,相逢难遇此时闲。

犹输陶令归来兴,翩似冥鸿不可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