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为大家物,何独此溪有。
千溪万溪月,同光无薄厚。
惟是溪上人,雅与月相偶。
君于此溪外,他月能识否。
逍遥见在境,此月随所取。
低头弄清华,白璧落我手。
尚呼酒酬之,溪月我三友。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题沈月溪卷》描绘了一幅月色溪流的宁静画面。诗中,月亮被比喻为普照万物的共赏之物,而沈月溪则以其独特的景致承载了这份月光。诗人强调了无论大小溪流,月光都一视同仁地洒下,但溪边的人与月的关系尤为契合,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人进一步设想,如果溪外之人无法亲身体验这溪月之景,他们是否能理解这种意境呢?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当下情境的欣赏,认为月光如白璧般清亮,落入自己手中,成为一种内心的享受。最后,诗人以酒相邀,将溪月视为知己好友,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溪景色,传达出人与自然交融的诗意生活,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不详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结庐城郭远,静胜此溪边。
鸥鹭分家住,烟波入簟眠。
钓鱼偿酒劵,卖藕补佣钱。
只隔斜阳岸,经游须倩船。
爱杀春江日夜流,有人结屋住江头。
门前钓石临黄鹤,床下鱼波洗白鸥。
未识何年变春酒,且将吾道付沧洲。
天光月色溶溶地,更好凭虚著小楼。
幽寻仙地漫托隐,饱啖神苓差胜荤。
树老与人千岁得,山空无物两崖分。
静知夜半传清籁,虚爱春深纳白云。
扫却鸣驺不容迹,日长惟有鹤为群。
移家忽要离川东,自信何须问卜翁。
七水大都如屋下,一山小半入城中。
沙鲜近市柈多蛤,海气通村井或虹。
有片閒心无所作,画图诗律两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