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的《丁巳买米》,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疾苦与政治困境。
首句“余禄曾忝窃,侍从亦三迁”,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生涯,虽曾有幸担任官职,但多次调动,暗示了官场的复杂与不易。接着,“一鸣仗马斥,无术可回天”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改变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归来成荏苒,独钓韩江边”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孤独生活,通过钓鱼这一行为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然而,“剩有胸中赤,白发忽垂肩”又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牵挂。
“老臣生计拙,忧国愿丰年”展现了诗人作为老臣的忧国忧民情怀,尽管生活困顿,但仍心系国家的繁荣与百姓的福祉。接下来,“讵期泰运啬,旱潦数缠绵”揭示了国家面临的自然灾害频仍,经济与民生的艰难处境。
“丙午曾销带,荆归解金钿”描述了诗人为了购买粮食而节衣缩食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当时粮食短缺的社会现实。“旁人问何事,余云买米焉”则通过他人的不解,进一步强调了粮食问题的紧迫性。
“即岁灾犹剧,疲民磬益悬”继续描绘了灾年的苦难,百姓生活陷入极度贫困。“欲宽赋税也,军需尚算缗”表达了诗人对减轻百姓负担、解决军费需求的呼吁。
“潮阳八千里,何日达幽燕”体现了诗人对解决粮食问题的急切心情,以及对远方援助的期盼。“无以求遏籴,宁劳净客船”表达了在粮食供应困难的情况下,诗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寻求粮食。
“愧余旧谷没,新谷眼望穿”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储备不足、未来粮食短缺的担忧。“勿论交情废,举家待市廛”则反映了在困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考验。
最后,“幸有神明宰,五彩谢鹰鹯”表达了诗人对有能力治理国家的官员的期待。“修救焦思苦,雨露薄云烟”描绘了官员们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努力的情景。“惟愿观风使,献纳圣人前”表达了诗人希望官员们能将民众的疾苦上报朝廷,以求得国家的关注与帮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对国家与人民深切的关怀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