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三日芙蓉花下留南宫岳山人饮明日岳山人过玉山南宫老矣不知复几聚首观花听琴情不能堪因赋长句并简玉山

芙蓉著花已烂熳,浊酒弹琴聊少停。

数声别鹄隔江渚,一醉秋天空玉瓶。

况当宾客欲行迈,忍使风雨即飘零。

攀条掇英重惆怅,但愿花开长不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倪瓒的诗《八月廿三日芙蓉花下留南宫岳山人饮明日岳山人过玉山南宫老矣不知复几聚首观花听琴情不能堪因赋长句并简玉山》描绘了一幅秋日赏花品酒、聆听琴音的温馨画面。首句“芙蓉著花已烂熳”,写出了芙蓉花开得繁盛艳丽,为聚会增添了生机。接着,“浊酒弹琴聊少停”展现了主人与友人借酒助兴,以琴声相伴的闲适时光。

“数声别鹄隔江渚”一句,通过鸿雁的叫声,寓言离别之情,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去。“一醉秋天空玉瓶”则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希望在醉中暂时忘却离别的感伤。接下来,“况当宾客欲行迈”进一步强调了友人即将远行,而“忍使风雨即飘零”则表达了对友人旅途风雨无阻的担忧。

最后两句“攀条掇英重惆怅,但愿花开长不醒”,诗人摘取芙蓉花,心中充满惆怅,希望花儿永不凋谢,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谊长久的期盼。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寄玉山兼简匡庐外史

美人不见已三月,日日相思赋角弓。

兴发颇疑诗有助,忧来翻讶酒无功。

未须结客游樊上,却儗移家住瀼东。

与报匡庐于外史,新醅宜压荔枝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笠泽有怀

碧梧翠竹郁参差,艾纳流薰绣幕垂。

璚管隔花闻度曲,画屏烧烛看围棋。

坐延太乙青藜杖,倒著山公白接䍦。

何日扁舟还荡桨,为判同醉习家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别后闻入杭赋诗以寄

柳洲寺下丝竹繁,苏小墓边风日暄。

天开十里水如镜,雨过六桥花欲言。

画船夜听孤山鹤,铁苗晓惊天竺猿。

归来相迟桃源上,为唱《竹枝》倾绿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有怀梧竹主人山阴道士云台外史兼简龙门开士

碧梧翠竹日扶疏,长夏高堂可晏居。

霅上故人时载酒,山阴道士近无书。

苍头扫石安棋局,稚子穿花奉板舆。

若见惠休烦问讯,碧云诗句定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