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杂兴七首(其三)

圣门出嵩岱,领略千丘岑。

久矣暖姝子,蠹鱼槁书林。

曾参一唯后,旷古沈此音。

愿君同钻仰,满我初地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圣贤之道的崇敬与追求,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诗人以嵩山和泰山象征着圣门,表达了对知识的广阔视野和深邃理解的向往。"暖姝子"可能是指那些沉迷于书本而忽视实际生活的人,"蠹鱼"比喻书中的蛀虫,暗示知识的腐朽。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一唯"表示他对于老师的教诲的绝对遵从,此处暗指对圣贤之道的坚定信仰。诗人希望读者能与他一同深入探索,充实内心世界。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传承古代智慧的渴望。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言杂兴七首(其四)

丹白春事了,灌木忽暗园。

卷书护岑寂,幽鸟时一喧。

起携无事酒,往扣常关门。

岂无素心人,之子不可谖。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五言杂兴七首(其五)

读书评世故,自许了无猜。

忽然抚机会,往往凿枘乖。

时难既可叹,道大未易涯。

归来卧看屋,吾意亦悠哉。

形式: 古风

五言杂兴七首(其六)

湛湛天宇清,宛宛穹脊白。

投深得僧窗,千嶂倚苍壁。

开卷与晤言,炷香伴岑寂。

独将万里心,收敛入寻尺。

形式: 古风

五言杂兴七首(其七)

身轻客已去,睡美体新浴。

南风吹好句,历历韵松竹。

虽云天耳听,拟以幽梦续。

不辞举似人,恨汝心眼肉。

形式: 古风